找点“真正”的工作

时间:2022-07-26 08:23:49

找点“真正”的工作

2012年4月11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四环红领巾桥附近的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在梁奥博的办公室跟他聊起入职以来的成长。

找感觉

几年前,还是一名法学专业学生时,梁奥博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走在反腐第一线,做反贪污贿赂侦查工作,毕业时他毫不犹豫、踌躇满志甚至憧憬满怀地报考了检察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2010年7月如愿地进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可入职培训后,梁奥博被分配到政治部下面的组织宣传处,从事的工作跟大学时所想的完全不同。虽然对怎么搞宣传一点儿概念都没有,但那会儿能进检察院工作的喜悦之情压倒一切,在他心里,不能做侦查工作的那点小失望很快便不见了,他“只希望赶快做点事儿”。

入院第一天梁奥博“特别兴奋,特别想干活,觉得如果不做点儿什么就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可神圣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却是“了解了解”,看看院简介、各处的分工和一些以前做的宣传手册。看着一堆资料摊在桌上,他根本没心思读,一边装模作样地翻着,一边纠结于一个问题“领导怎么不给我点儿真正的工作啊?”这问题足足让刚参加工作的他纠结了好几天。

终于有一天宣传处处长走过来,给了梁奥博一小沓稿子,说:“好好校对一下。”“啊,我有工作了!” 梁奥博眼前一亮。那是当时单位楼下宣传栏中要展出的检察文化长廊的文字,主题是宣传检察职业道德:忠诚、公正、清廉、文明, 梁奥博记得特别清楚。“领导当时可能主要是让我找错别字,但我很激动很积极,每一句话我都看得非常仔细,遣词造句文章结构都看,还去找领导说‘这个地方如果这样改是不是好点儿。’” 梁奥博微笑着说,“现在想也挺有意思的,其实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工作,怎么兴奋成那样。”

虽然工作热情挺高,可因为岗位原因工作中一直没有接触到任何案子的小梁,有点找不到检察官的感觉。让他意外的是半个月后,他和十几个同事,被借调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做职务犯罪信息的录入。因为二分院反贪局查办的贪污犯罪案卷都是纸质的,他们要把纸质的犯罪信息录入到电子信息系统上。第一次拿到那些职务犯罪侦察案卷的时候,梁奥博很激动,“即使只是接触到案宗而已,但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一名检察官了。”

刚入职时,梁奥博参观过反腐教育基地、也听领导说过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直到接触了真正的案例,他对政治宣传工作的理解才更深入了一层,更加坚信宣传工作在预防犯罪等方面的重要性,平时做最基本的内勤工作、编校宣传资料、走进街道防诈骗等等都尽心尽责。现在做宣传工作已有一年多,在常规内容完成以后,他更希望的是能把宣传工作做得有趣,容易被接受。

找角色

2011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枣营中学,一个未成年人抢劫案件正在紧张“审理”中,犯罪嫌疑人是一个父母离异的中学生A,学习成绩不好,沉迷于网络。另一个孩子B学习成绩优秀,父母管教严格,但对其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成长就疏忽了。B沉迷网络游戏,课余时间经常带A去网吧玩,零花钱不够用了,他们就跟低年级的孩子要钱,走上犯罪道路。案子已进入尾声,犯罪嫌疑人A正做最后陈词表达自己悔恨的心情和痛改前非的决心。

这是朝阳区检察院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情,严谨的开庭程序,紧凑的审判节奏,精彩的辩论陈词,吸引了台下几百多名同学认真观看。而正在做最后陈词的犯罪嫌疑人A的表演者就是梁奥博。

朝阳区检察院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监察处,是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集预防、批捕、等职能为一身的一个部门。因为针对未成年人的宣传工作,经常是一些讲座之类的活动,形式比较死板,提不起学生们的兴趣。为了让宣传工作更生动一些,去年4月份,宣传处与未检处的检察官一起做了一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走进朝阳区的枣营中学,选编他们办过的孩子们身边经常会发生的案件,编成模拟法庭,表演给学生们看。通过这样鲜活的案子,让同学们了解未成年人虽然未满18岁,满14周岁,也要对抢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为了这次活动,梁奥博焦头烂额地忙上了好一阵子。“因为参演的这些检察官来自几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他们手头还有自己的案子在忙,所以必须要协调他们的时间来排练,同时还要跟学校协调活动场地、派车等等杂事。此外,还要安排带去现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手册的编排和印刷。” 梁奥博说。

虽然工作很忙碌,但这些工作让梁奥博感到很充实,更多的是一种实现价值的感动。“孩子们看得很认真,尤其体现在表演之后的互动环节,有些孩子问的问题很有水平,我们都特别惊讶”,梁奥博说,“孩子们的提问让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听进去了,也让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宣传工作的意义。”现在梁奥博找到了自己的角色而且做得津津有味,说话办事俨然一个成熟的检察院宣传工作者。

上一篇:恋爱篇:我做计划你敢说不 下一篇:练到每分钟打1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