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许广平先生

时间:2022-07-26 08:10:11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生125周年、逝世7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新版的《鲁迅全集》,洋洋18卷,蔚为壮观。这还不包括他的译文、编校古籍等其他著作。想想他仅有的55年寿命,在两万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做出如此辉煌的贡献,怎不令人喟叹!纪念先生,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们刚进北大就赶上了反右斗争。放暑假了,系党总支让我们几个同学组织个小组,批判冯雪峰反鲁迅的滔天罪行。他写的《回忆鲁迅》。我们早就读过,在我们心中,他在左联时期是党的代表,与鲁迅一家相处得很好,还有一张两家合影的照片,可见关系不一般。可他怎么会反对鲁迅呢?

关在宿舍楼的小屋里,我们几个同学挥汗如雨地重读冯雪峰的《回忆鲁迅》,看了几遍也找不出冯雪峰是怎么居心叵测地反鲁迅的。实在没辙了,我只好去章廷谦(川岛)教授家求教。他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去许广平先生家谈谈,我介绍。”说完,挥毫用墨端端正正写了封短信交给了我。这真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因为我们可以见到早已敬仰的许广平先生了!

到了北海东边的大石作胡同,应声开门的是她的秘书,听我们说明来意,秘书先生皱起了眉头,说许先生正患牙病不会客,不能接受你们的采访。我们不甘心,一再说好话。秘书先生为难了,说进去问问吧,结果一问便准。也没掏章先生的介绍信。

许先生把我们迎进客厅,笑着说,别人不见,北大的同学是一定要见的。这是周先生早就定下的规矩。

问生活,说学习,还问川岛先生的身体可好,像一位久别重逢的慈母,我们也如同走回家门,一股亲情油然而生。说到批判冯雪峰,她沉吟了好一会才说,要说不一样嘛,也有,就是冯雪峰的家里、墙上挂着许多鲁迅先生的像和字,不像我这里。我们注意到了,门庭里只挂着一幅鲁迅先生题写的古诗,记得是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客厅里并没有鲁迅先生的像和字,简朴得很。突然许先生把话题一转,说:“其实鲁迅先生也是可以批判的。”

我们听后一惊,赶忙说明是批判冯雪峰,不是批判鲁迅先生。她说,世无完人,更何况鲁迅先生生活在那样内外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过,批判之前一定要先把鲁迅先生的书读读,要了解那个时候的社会,这是很重要的。比方说,鲁迅在文章中常用“绍介”这个词,有个青年来信批评鲁迅先生写错了,应该是“介绍”。岂不知,“绍介”的写法古已有之。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叫你们掉书袋,非要在文章里写“绍介”,向人家显示自己有多大的学问。

大家笑了,似乎明白了一些。这时两大盘冰镇西瓜端上桌,众同学大块朵颐,可谓酣畅淋漓。许先生笑坐一旁,很满意。说到在上海的生活,广平先生特别指出那是鲁迅先生斗志最旺盛、战果最丰硕的10年,仅杂文就出了10本。广平先生说,不过这10年的内外斗争也最复杂、最艰苦。他时常为意想不到的营垒内部的误解、攻击和诬蔑所苦。有时夜深了,他仍躺在屋外阳台的水泥地上苦苦思索。他肺不好,怕他着凉,可又叫不动他,急得我没办法,只得叫小海婴出去陪他。孩子很懂事,静静地躺在爸爸身边的地上,也不说话,两眼望着天空的星星。最后鲁迅先生不忍了,他爱子心切,生怕爱子受凉,抱起海婴回到卧室,歉然地对我说:“我陪你们一会。”于是点燃一支烟,靠在床边,眼睛望着烟雾,仍在思索……你们可以想象,那时鲁迅先生身边的环境有多么险恶、多么复杂。

从书本和课堂上,我们也知道那时候在上海既有政府的文化围剿、血腥镇压,又有营垒内部的两个口号之争,以及种种讲不清解不开的人事矛盾,却不知鲁迅先生身处其间心中如此愁苦。设身处地去想,鲁迅先生确实要侧着身站立,随时应付来自前后左右的袭击。他单薄带病的身子要应付常人难以承担的精神重荷和写作任务。

广平先生的教诲启示了我们:知人论世该是我们识人明理的一条准则,知人和论世又是不可分的。要知人,必须了解他那时候的社会,不论世,无以知人。回到学校,我们搬出《鲁迅全集》和有关的一些文史资料认真地读了起来,仿佛比过去领悟深了一层,再没有顾及批冯的事,好在系里也没有再过问。

“”后,冯雪峰同志的冤案昭雪了。我们又断断续续读了文艺界一些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回过头再去品味许广平先生的那次谈话,方明白她在当时那样的处境中,既要苦口婆心地教诲我们这些少不经事的学生,又有太多的不解和太多的难言之隐,处境也很尴尬。时过境迁,今日重读鲁迅,更谦谨。也更明亮了――毕竟我们的先辈走了那么多曲折的路,付出了太多;毕竟我们也经受过一次次的雨骤风狂,不再幻想,不再畏惧路的崎岖不平……

上一篇:退休离职不意味失落 下一篇:非洲――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