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花异葩”绽放的生长点

时间:2022-07-26 07:51:37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构建幼儿撕贴画的创作指导中,我们跳出传统的“玩、撕、贴”,把握审美发展价值,支持幼儿的自主发现和奇思妙想,激发“求真”、“求新”、“求异”的创作灵感,让撕贴画创作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朵奇葩。

一、看――寻找美的元素

当材料摆在幼儿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幼儿先“看”,引导幼儿有意识去观察,如三维的观察、比较的观察,从而发现一些东西、一些精彩。对发现的精彩进行分析、评述,形成自己对客体从表面到内在的理解。比如“好看的报纸”,报纸上除了排满密密麻麻的字块以外,还配有色彩绚丽的图案,选择字块部分剪出自己想要的图形,能带给人一丝时尚的气息;而利用报纸上的图案略带怀旧的色彩,能够让作品更具古朴的风格,二者分解又巧妙结合而成的艺术品,会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当幼儿能用这种辩证分析的审美方式去看作品的表现要素时,激发出来的美的能量就越大,创作的动机就越强烈,直到成为艺术品。

二、想――实现美的联想

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米罗可儿”倡导的“借形想象”给我们的教学思维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借助纸片形象激发幼儿进行充分的想象,如我们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幼儿观察不规则的纸片,寻找躲在纸片中的侧面人,说说侧面人的五官的位置。幼儿的想法很积极:“哈哈,我找到了鼻子、嘴巴!”“我能撕出侧面人的头发”,一些相关、相对、相似的想象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神奇的效果,一方面让幼儿在美好的情趣和氛围中对话交流,享受自由想象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让幼儿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随形造型,为作品的丰富多样打开了创作的思路。

三、作――体验美的过程

在经过“看”和“想”的环节之后,便是满足幼儿迫切的创作需求。创作体现了幼儿的思维表现、操作能力和意志水平,更能让幼儿体验美,形成美的概念。艺术的创作是感性的,当我们在表达一种观念、一种感情、一种想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原创思维,相信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想象、表现的空间。当幼儿对色彩的搭配、空间的大小、纸张材料等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静心地去观察幼儿,尽心地摸索出自己的干预方法。如当撕贴的色彩、线条的对比不够明显,画面的艺术效果单一、混杂或表现不出事物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辅助表现材料和手法,如颜料点彩、线描勾画等映衬。当幼儿的操作想象受到抑制的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为幼儿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幼儿的创作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拓和延伸思考。这样的创作指导能满足幼儿的心声,也能获得美感带来的正能量。

四、评――分享美的愉悦

首先,撕贴画的评价要突出“撕贴”的特质,同样的材料,不同的“撕贴”法,作品的审美表现大为不同。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当作品表现出不一样的撕贴效果时,我们通常组织幼儿进行比较欣赏,通过“圈圈点点”的方式让幼儿找出思维的闪光点,形式的特异点。鼓励幼儿对撕贴技巧进行交流性评价:“我最喜欢的是……”这种相互评价往往能看到作品真实性的一面,激发创作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使评价者的审美感受得到释放,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原本浸透了情感、想象的作品可能局限于表现技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多求其意,少求其形”的原则,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我们的评价不仅在于“口评”,还要“手动,身动”,这样才能达到“心动”!

“看、想、作、评”的创作模式不是一个不可调整的固定框架,而是不同的创作主题灵活有机构成的“DNA”分子框架。在不同的情况下形成变式,产生新的创作模式,为创作发挥出灵性的光辉,从而激活潜在的力量,绽放艺术创作的“奇花异葩”!

上一篇:我们的安全卫士 下一篇:开通“亲情QQ”,架设“网络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