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开发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6 06:51:37

基于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回顾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社区主导相关方面的中外研究,认为根据中国实情,以外源型发展为特征的社区参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应选取内生式发展的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同时,阐述了社区主导模式的三种不同类型,即基层组织主导模式、股份制运营模式和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探究了这三种模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社区主导;基层组织;股份制;专业合作社

一、引言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变乡村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但是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有效的管理机构、因获利不均而引发矛盾、旅游飞地、公地悲剧等问题,致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居民和社区常常被作为旅游开发的客体而非主体,大量利益从当地流走,形成“抽血机制”。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注重关怀当地居民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理念应运而生。

现有研究大都倾向于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社区参与结合在一起,认为社区参与开发模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应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旅游的实际发展和管理中,并实现社区的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中国具体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乡村旅游的现实发展过程中,社区参与只不过是象征式的,旅游继续被政府、开发商所控制而非社区利益为主导,社区参与遭遇诸多难题,社区参与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遭到质疑。国外学者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社区参与在发展中国家受到的限制因素:如Inskeep在进行了案例研究后认为,目前没有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突破了社区咨询和象征式参与这两种形式;Tosun较全面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实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限制性因素,如操作、组织结构、文化等,对社区参与在发展中国家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国内学者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了我国社区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如左冰、保继刚认为,社区参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旅游发展中社区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冲突,但这一理念在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的可操作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邹统钎等认为我国社区参与尚属于浅层次的、从属的、重形式的、零散的参与行为。

在中国,社区参与是否能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立足中国现实,试图梳理出不同向度的发展脉络,从而进一步补充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开发模式的提出

社区参与(Community-Involved)是在社区建设中,社区发展主体能够有效地参与有关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全过程。

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证明,在乡村旅游开发初期,由于当地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经验且整体意识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间组织的发育程度相对落后、旅游市场信息匮乏、政府的旅游相关政策尚未完善以及缺乏应有的参与机制等原因,多数情况下,乡村无大规模投资旅游开发的经济能力,缺乏独立开发乡村旅游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初级阶段,以政府或企业为主导的社区参与开发模式往往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启发作用;但也致使我国乡村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实践多属于浅层次的参与。从参与方式来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是旅游就业,即通过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获得收入;从参与自觉性来看,社区参与多是自发发展,并没有内化为自觉的目标与价值;从参与地位来看,社区居民多处于弱势地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决策权,在利益分配上处于从属地位。总的来说,往往表现为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和伪参与。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熟,社区居民对市场信息和自身权利的了解逐步增多,也逐渐具备了从事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利益驱动刺激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农民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有所增强;而强势的政府和公司与弱势农民群体之间难以实现平等对话,利益分配不均、环境破坏、乡村性消逝等原因导致社区参与步入明显的变动期。

可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环境下,以外源式开发(政府、企业主导)为特征的社区参与模式虽然在旅游开发初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旅游发展开始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以“社区主导”为特征的内生式开发模式成为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投入资金,而且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使得“旅游扶贫”从传统的输血机制,走向社区主导、农民深度参与、经营能力较高的造血机制;做到控制当地化、农民组织化、决策民主化、产业链本地化与合作协同化,使得乡村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改变目前农民组织涣散、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造成的“中央热、地方冷、两眼望上”的不利局面,即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从初级阶段的“社区参与”(communjty―Hvolved)走向“社区主导”(Community-Driven),不仅把当地居民和社区当作社区旅游业的一般利益相关者或协调参与者,而应把他们视为占主导地位的利益主体,强调社区主导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全面参与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类型的社区主导模式及其对比研究

社区主导开发模式是让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核心利益主体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决策、开发与经营、管理与监督等活动的旅游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以社区居民为赋权群体和受益对象,将社区资源的使用权、旅游发展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完全交给社区,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民的自我组织、管理、监督和服务。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国乡村旅游实践,提出以下3种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1 基层组织主导模式及其利弊

基层组织主导模式是基于社区的,以农村基层组织代表本社区行使土地使用权和旅游经营权,以村委会为管理主体,依靠内在力量特别是内在制度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具体操作中,一般通过村委会组建游客服务中心或乡村旅游协会作为运营主体,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培训,并对社区居民进行监督和协调。

杭州市西湖区的龙坞茶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以乡村基层组织为主导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委会成立了“龙坞茶村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实体,全面负责茶村的旅游信息管理、咨询、宣传、培训、监督等工作,同时寻求政府对茶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改善整体面貌。2004年至2005年,通过村委会的大力宣传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并以此带动了龙井茶的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问题开始凸显,2005年下半年,乡村建筑的违章问题引发了村民的内部矛盾,尤其是村民对村支书家违章建筑的不满,导致 了上访、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村委会领导班子的有效运行,从而使得旅游开发建设、宣传促销等各项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下来。目前,龙坞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已处于停滞状态,客源主要为部分忠诚度较高的回头客。

农村基层组织主导模式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当地的环境特色和村民的自主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内生式发展”,是乡村旅游开发的良好组织载体。首先,基层组织以村民自治作为制度铺垫,代表社区行使土地使用权,通过发挥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激发当地居民对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又有较好的约束机制,容易达到约束与激励的均衡;其次,相对外来组织如上级政府、外来公司等,它有更强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内部矛盾处理能力,能够更好的实现组织的利益识别和判断,更加全面地代表农民利益,有效防止旅游开发后因土地和资源被占而使农民“返贫”的现象产生;再者,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愿意接受其管理,容易形成内部互动。若再构建新的制度组织来引导、管理乡村旅游,会增加一定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也可能引起村民抵触,社区居民自主治理和协调,避免了由于引进外界力量而削弱自身收益所产生的矛盾。

但是,由于农村基层组织在资金筹措、组织运行效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会引起农村基层组织财政经费短缺、职责界定不清、村民维护自身权益渠道不畅、公共权力私权化从而产生“干部经济”、决策不民主、服务意识缺欠、创新改造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基层组织的换届选举带来的领导更替也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股份制运营模式及其利弊

股份制运营模式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组织、农户和外来企业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的形式,将旅游资源、土地使用权、不动产使用权、特殊技能和劳动等要素经过价值评估转化成公司股本,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农村集体组织和社区居民通过土地、技术、劳动、现金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活动,公司以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收益。社区居民从旅游中获得收益至少有3个途径:一是成为公司的员工,取得工资收入;二是取得股份分红收入;三是自己经营旅游纪念品、住宿、餐饮等,获得旅游收入。公司则通过公积金的积累完成扩大再生产和乡村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建设与维护;通过公益金的形式支持乡村的公益事业(如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和乡村旅游管理),维护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运行等;同时,通过股金分红支付股东的股利分配。

成都红砂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就是典型的股份制模式,被称为成都市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范例。成都红砂村采取政府、红砂村村集体、农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方式,成立红砂花乡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基本单位,农民以现金或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据我们实地调研,农民有股金、租金、利润、薪金4种收入,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850元上升到了2006年的7850元,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但是,由于外来投资户土地总租赁面积为87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9.4%,外来投资户拥有绝大部分股份,获取了大部分乡村旅游创造的利益,因此离真正实现“社区主导”还有一定距离。

股份制运营模式明确了产权关系,广泛吸收各方面资金、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既考虑了外来投资者的利益,也重视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于外来企业和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目标,风险共担、利益均占,双方能够进行很好的协调和合作;其次,通过乡村旅游的股份制运营,使得社区居民的旅游受益面扩大、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较高;再者,外来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管理与运营经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强,易于树立良好的乡村社区旅游品牌和旅游地形象。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社区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无法量化,社区与外来企业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导致股权设置、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不规范以及民主决策流于形式,这使得外来企业获得大部分的旅游投资利益,相反社区居民取得的经济利益十分有限,投资利益的大部分漏损,使“社区主导”沦为形式。

3 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及其利弊

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是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旅游社团组织形式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山东省青州市清风寨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典型的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当天,通过当地旅游局扶持成立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即山楂发展专业合作社,领到了由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山楂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袂管理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合作社融合了旅游观光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等多项功能,突破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传统单一模式,对当地农家乐实现统一管理和整体营销。

目前,全国已有许多省市如浙江、山东、上海、四川、北京、云南、安徽、海南等均出现了旅游合作社或类似组织,更多的旅游合作社正在组建当中。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通过旅游业和农业互补实现集约发展、差异共赢,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品化和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本地化,农家乐集群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乘数效应,改善了乡村的经济结构;第二,社区居民对自身资源的控制力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社区乡村旅游的经营、决策、管理,有利于农民获取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第三,自愿参加,自由退出,通过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了乡村管理模式的民主化转型,通过自主管理提升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自律能力,加快基层民主化的进程;第四,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协调能力相对较强,容易协调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克服单一协调机制的制度缺陷,有效避免“公地悲剧”,减少恶性竞争,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 但是,专业合作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还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首先,最大瓶颈就是资金匮乏,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无法得到信贷支持,需要政府加以引导、规范和扶持,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其次,作为新型旅游组织,其组织形式较为松散,随意性较大,组织机构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小,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自我发展能力尚待提高。

4 不同类型社区主导模式的对比研究

综上所述,3种社区主导模式虽然实现了“社区参与”到“社区主导”的深层次转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各自具有一定的适宜性:

基层组织主导模式对基层组织具有较高要求,基层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权威性、民主治 理能力和内部权利约束机制,健全其选举制度、议事制度和财务制度。在基层组织力量强大并重视旅游发展、旅游运营经验丰富、社区居民对基层组织信任度高的前提下,基层组织主导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股份制运营模式对乡村社区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要实现“社区主导”,股份公司的控股权必须掌握在当地社区居民的手中(社区股份占33,3%以上,即当地社区拥有否决权,可实现主动社区参与;社区股份占50%以上,即当地社区拥有控股权,才能真正实现社区主导),防止“飞地化”。在资金缺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旅游运营经验缺乏的乡村旅游开发阶段,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对农民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农民必须克服小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和能力;对基层民主治理和内部权利约束机制也有较高要求;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人员培训、质量标准及认证、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在民主化程度高、立法完善、政府大力支持、融资渠道顺畅、社区居民素质较高的前提下,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四、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目前的中国,基于产权的参与(即股份制和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比基于行政力量或社区认同的参与更有操作性,其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当前的旅游经营权出让无法实现主动社区参与和社区主导,建议在乡村旅游开发时规避。

2 结论

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证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多停留于活动表演、旅游服务等浅层次的参与,基本没有经营、决策、管理等深层次的参与。农业和旅游业都是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产业,分散、自由与利己取向的小规模的户营经济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弱势的农户既缺乏市场意识又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往往沦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和市场变化的受害者,即农户分散独立经营的“社区参与”往往导致产业弱质化。因此,必须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主导”,让当地居民真正成为影响结果的“剩余索取者”,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社区控制能力。

但是,社区主导型发展归根结底要靠良好的社区能力来实现,需有相适应的社区发育过程。因此,社区主导型发展有一个逐步克服其制约因素并逐步推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否则,社区主导很容易成为政府主导下的一场社区表演。因此,应根据社区旅游发展阶段和社区进化程度,确定社区主导的层次和内容,最终从外源式发展走向内生式发展,真正实现“社区主导”。

上一篇: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对中... 下一篇:新休假制度对我国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及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