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7-26 05:34:39

苍南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油茶是苍南县山区传统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针对苍南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油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油茶;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浙江苍南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22-02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市接壤,全县总人口134万人,土地总面积11.6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7.1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5%,是个欠发达沿海林区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温互补的特点,有丰富的地方气候与小气候资源。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7.9 ℃,年均降雨量为1 670.1 mm,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

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大力发展“三籽”,油茶面积达到5 333.33 hm2以上,后来由于市场等原因,疏于管理,有的砍伐,有的插种马尾松,保存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2009年的初步调查,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 466.67 hm2,多为老、疏、残油茶林,且绝大部分疏于管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主要品种以寒露籽、普通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主,从地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桥墩、腾洋、灵溪、凤池、马站、沿浦等乡镇,这些乡镇油茶资源拥有量占全县近80%,其他观美、矾山、五凤、莒溪、藻溪、岱岭、望里等乡镇均有栽培。近几年来,市场茶油紧俏,价格不断攀升,逐步显现出油茶的经济效益,农民对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油茶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

1.1 基地规模得到扩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牢固

近几年来,得益于茶油价格的提高,农民普遍加强了对油茶基地的管理,一些原本处于荒芜绝产的基地又重新恢复投产,全县已低产改造133.33 hm2,油茶产量开始逐步回升,同时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培植油茶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近3年新建油茶基地566.67 hm2,油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桥墩镇小源村133.33 hm2油茶经过低产改造,油茶籽产量达1 500 kg/hm2左右;苍南县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400 hm2油茶基地获得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认证,并注册了玉苍牌商标,2008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1.2 加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油茶产业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2012年苍南山野油茶加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年油茶籽加工量达2 000 t。油茶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强了苍南县油茶产业带动力,还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从外地大量购进油茶籽进行加工,实现二次增值,促使苍南县油茶产业由传统生产型向产业经营型转变。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优化服务等措施,全县已建成油茶专业合作社27家,这些合作社通过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管理”职能,努力形成分工明确、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经营中提高档次与水平,在协作中扩大规模,对外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构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大大增强了苍南县油茶产业发展动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得到有效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苍南县原有的1 466.67 hm2油茶低产林,多为老、疏、残油茶林,油茶加工还刚起步,新建的油茶产业还处于幼林期,整个油茶产业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管理水平低,产出不高

从油茶资源现状看,苍南县现保存的多为老、疏、残油茶林,人们对油茶管理缺乏有效投入,导致大部分油茶林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吃露水”、“靠天吃饭”。有的油茶林长在马尾松林里,有的油茶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林木生长环境恶劣,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不高。

2.2 品种混杂,结果不良

20世纪60—70年代大规模发展油茶时,由于当时造林没有进行良种选择,不加选择实行地实生苗造林,导致栽培品种混杂,良种化水平极低,植株变异大,结果不良,再加上长期没有更新,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产量低,良种的推广与应用刚起步。

2.3 科技含量低,技术人员短缺

油茶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苍南县曾有一个高速发展期,由于受品种和当时的油茶加工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在80年代以后渐受冷落,农民栽培油茶的积极性不高,苍南县油茶林以自然生长为主,科技人员也很少涉及油茶栽培抚育管理工作,后续科技人才出现断层,油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推广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山地分散承包到户,出现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情况,山地流转困难,影响产业经营规模。

2.4 认识与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油茶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各地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建设,相继出台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苍南县在认识和行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投入少。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建立产业发展机制

一是根据产业发展思路,制订油茶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并层层落实到有关领导和部门、单位[1]。二是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由一名主要领导挂帅,落实一个专门班子,制订一套实施办法,完善一套奖惩制度,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合力扶持机制。推进油茶产业化,不仅涉及到林业,还涉及到财政、工商、税务、科技、土管等诸多部门,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根据各自承担的职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齐心协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2]。

3.2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及其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与新项目,努力发展高、精、尖产品,提高苍南县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县林业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林业技术骨干参加,相关乡镇林业技术干部全力以赴,跟踪指导,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批科技型农民。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在主产区建立数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现代油茶示范基地,用客观事实引导群众,让群众看到经营油茶林实惠与效益,让栽植油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广大群众跟着学、跟着做,提高广大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苍南县油茶经营水平的提高[3]。

3.3 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工程资金投入

当前苍南县油茶产业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行业规模小等问题,必须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持力度。一是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产示范基地建设、良种培育和推广、技术培训等,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作用,吸引农民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开发。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地资金利用苍南县山地资源建设高产油茶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契机,尽量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到工程建设中去,结合防护林、温州碳汇专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林业发展基金、粮油生产等项目,走多轮驱动路子,并积极组织工程区群众投工投劳,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3.4 落实政策,扶持龙头企业

政府搭台,科技支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质量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茶油名牌产品。对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和建立保护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财政、贴贷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三是帮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实际难题与问题,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名牌茶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苍南县油茶核心品牌,使苍南县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5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搭建资源流转平台

苍南县人口多,人均山地资源少,林业固定时把林地分散分配到户,形成了一户多块林地和一块林地多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苍南县油茶产业的规模经营。根据浙江省关于振兴油茶产业的实施意见,结合苍南县实际情况,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实行林地资源、油茶所有权、油茶经营权的流转具有重要的意义[4]。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的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地使用权、油茶所有权、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打破地域、行政界线,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将林地使用权、油茶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联户、加工企业或其他经营实体,共同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形成”一家一户一小片,千家万户一大片”。让油茶资源成为资产流动起来,一方面向经营能手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让它成为生产要素之一与产业的其他要素结合,参与风险保险、抵押贷款、按揭贷款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油茶产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3.6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油茶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5]。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各类油茶产品的展览、展销和推介会等,广泛宣传茶油以及衍生产品对人体健康保健的独特功效和价值,促进社会对油茶进一步认识,扩大油茶知名度和认同度,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条件。

4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3] 梁跃龙,杨治国,黄红兰.中国油茶育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林业科技,2010(2):24-28.

[4] 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1-4.

[5] 戴永锋,龚永忠,熊冬平.油茶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宜丰县为例[J].林业建设,2009(1):21-23.

上一篇:丈夫帮我顺度更年期 下一篇:玫瑰玫瑰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