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思路

时间:2022-07-26 03:28:18

试论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思路

摘要:农村深化改革究竟要怎么样进行,才可以使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化农业,使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体市场经济,农村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农村改革;政策思路

一、我国农村改革的政策思路

1.积极推进农村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在“十一五”期间,金融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应该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只有这样,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才能确立起来。

(1)使农村资金资源实现市场化,农村金融市场得到发展。第一,改革农村信用社和中国农业银行势在必行,并且重点要将农业发展银行一直以来的模式进行改革,要使它可以多元化地进行发展,内容要逐渐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等综合性较强的政策性银行。第二,要对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小额金融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金融市场一定要合理地进行降低,这样的话,农村中小银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空间,农村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出现弱化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时,使民间借贷更为规范,并且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使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市场化,农村土地市场得到规范。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承包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是农户拥有的权利,这样的话,土地权利人针对使用过程中相关事宜都具备知情权和参与权,在这种情况下,就为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促进农民身份和职业的非农化。“十一五”期间,政府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拆除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藩篱,尽快完成由农民劳务输出到农村人口迁徙的转变, 实现非农就业的扩大与农村人口减少的有机结合。

(1)促进农民市民化。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 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必须让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村, 成为城市居民和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就是说, 建设农村,必须繁荣城镇; 振兴农业, 必须发展非农产业; 富裕农民, 必须减少农民。因此, 政府需要做的, 就是为这个转变创造条件,打破户籍藩篱, 清除政策壁垒, 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 建立起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

(2)促进农村新型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既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城市, 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的新型农村, 即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 成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切实得到加强、教育卫生和社会事业切实得到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的农村。

二、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

1.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实行失业有限保险金制。由于允许土地转让、买卖,部分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必然会转让或卖出自己占有的土地股权,也必然会发生土地兼并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必然地出现一些农户破产,使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面临失业的窘境。为了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国家可以规定在转让或出卖土地时,按规定向社会保险机构投保,缴纳失业生活有限保险金。

2.建立农业开发保护区,实行优惠政策。从支撑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目标出发,政府分地域划定农产品开发保护区,运用科技优惠、信贷优惠、开发资金优惠、物资优惠等保护政策,建立一批商品粮基地、商品棉油基地、商品茶果基地等.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

3.重新制订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土地级差制。按现代生活和现代农业的需要,重新规划好集镇村庄用地(含交通、工厂、商业、体育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做到村庄集镇化、城市化、农田方正化、林网化、水利化。仿照韩国实行土地级差制的办法,将土地划成城市(集镇)、准城市、农林区、准农林区和自然环境保护区,实现计划用地,目标护地。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好处

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投资开发者在土地股份化、证券化、市场化的影响下,投资的欲望会越来越强,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农业应该结合现实情况调整结构,只有这样,经营才会实现规范化,农村产业分化和经济发展就会得以实现。在两种股权的设置,不仅可以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成分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且私有制的经济成分也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不仅可以使集体利益得到一定保障,而且针对个人利益也有足够的重视;不仅可以使土地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国家针对土地的控制也得以实现,在适合的时候,将其卖出或者将其中的股权全部抽出。这样的话,集体和个体功能优势就能得到很好地结合,相互产生作用。

2.实行“一条鞭法式的完粮制”。第一,国库粮食的储备总量应该有一定的保障,对粮食市场进行调控,保证粮食的供应和需求;第二,针对税、钱、物的结算手续进行了简单化,这样的话,农民的负担就会在根本上得到控制;第三,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农业产业逐渐向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发展,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够得以实现;第四,“完粮制”的制定,可以使粮食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同时,还要将农业品种、布局、茬口进行优化和结构调整,粮食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有更大的提升。并且,针对一些农民不用土地去种地,而是利用土地作为自己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式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3.制定完粮法规,实行依法完粮,有利于强化农民的国家观念、全局观念、法制观念,减轻基层干部压力,搞好干群关系。

4.实行失业有限保险金制。第一,在这种制度下,农民失业的困扰就会有很大的降低,农民对于新产业也会比较积极;第二,为一些失业者带来了更多再就业的机会,一旦失业,社会就会对其给予相应的保障和资助,可以保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第三,失业者对于社会的压力和构成的不安因素会有所减轻,只有这样,社会稳定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 平 侯军岐:论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工业化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01).

[2]申茂向 祝华军 田志宏 韩鲁佳: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与趋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0).

上一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下一篇:试析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