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探讨

时间:2022-07-26 02:19:4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探讨

【摘要】目的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64例,并选取不同性别之间的移植41例,同性别之间的移植23例,采用基因探针和X、Y性染色体特异性双色DNA探针进行检测,分析患者的骨髓嵌合率和病灶残留率。结果不同性别受、供者的4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第28d的检测结果显示,有24例患者的骨髓嵌合率高达99%以上,MRD为阴性;12例患者的嵌合率相对较低,MRD均为阴性;2例患者检测出MRD为阳性,均原病复发。23例同性移植患者在移植后第28d的检测中,没有检测到原有异常基因的为17例,存在微量病灶的患者为3例;3例患者移植后的1-4月后复发。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的应用优势,应用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造血干细胞;白血病;细胞移植

0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44-01

在目前白血病的治疗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已逐步的发展成为确保患者长期存活率和完全治愈效果较好的选择。同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异性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量残留病灶和植入状态的监测。我院采用X、Y性染色体特异性双色DNA探针对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植活情况进行检测,主要用以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64例。男37例,女27例。并且患者的选取满足以下条件:①融合基因为阳性表达;②受和供的性别不同,患者应满足全部条件,或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并选取不同性别之间的移植41例,同性别之间的移植23例。在原发病当中,4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检测的项目所有患者均在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第28d,进行骨髓的采集。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受者的性染色体和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用做评价受、供患者骨髓和微量白血残留病灶比例及骨髓嵌合状态的评价,并进行后续的观察和随访。其中23例性别相同,但具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残留的微量病灶,其余的41例受者则进行骨髓嵌合状态和融合基因状态的检测。

1.3检测方法在进行检测时,采用BCR和X探针用作绿色荧光的标记,而ABL和Y探针则用于红色荧光的标记。进而根据试剂盒所提示的相应操作说明,实施标本的处理、杂交和变性后的洗脱操作。同时在荧光显微镜之下,结合三色滤光镜的应用,对荧光信号进行观察。其中绿色的信号为BCR、ETO和X信号,红色信号为ABL、Y和AML1信号,而融合基因则属于红、绿信号的并集。

2结果

2.1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28天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表1为患者经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28天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

2.2不同性别移植后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在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第28d,进行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受、供者的41例白血病患者当中,有24例患者的骨髓嵌合率高达99%以上,并且MRD为阴性。但其中12例患者的嵌合率相对较低,其中11例为95%-97%,1例仅为83%,但MRD均为阴性。该类患者在接受减少或停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免疫抑制剂处理后,其嵌合率均达到99%以上。但同时其中的2例患者检测出MRD为阳性,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其嵌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并且融合基因存在上升的趋势,均原病复发。

2.3同性别移植后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在患者完成移植后的第28d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结果中,23例患者当中,没有检测到原有异常基因的为17例,存在微量病灶的患者为3例,但经过减少供者淋巴细胞的输注和免疫抑制剂之后,残留病灶减少至1%,最后均得到缓解。另外3例患者存在残留病灶的量达到0.5%-7.0%,但经过多次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之后,MRD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移植后的1-4月后复发。

3讨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用于性别染色体和融合基因的常用检测技术,并且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判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目前用于融合基因的技术的重要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两者各有各的应用优势,但前者的应用和RQ-PCR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嵌合体和白血病患者移植是否成功具有较大的关系。因此,需应用相应的技术,对供体细胞在受者体中的情况进行检测。若是供体细胞的嵌合率下降,其导致的原因和原病复发、移植物被排斥,具有较大的联系。基于此,对嵌合状态的准确分析,可有效的指导白血病患者抑制之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量,以及可较好的对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数量和时间进行控制,同时还可用作疾病的检测,以及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第28d所进行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受、供者的41例白血病患者当中,有24例患者的骨髓嵌合率高达99%以上,并且MRD为阴性。但其中12例患者的嵌合率相对较低,其中11例为95%-97%,1例仅为83%,MRD均为阴性。但同时其中的2例患者检测出MRD为阳性,均原病复发。在患者完成移植后的第28d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结果中,23例患者当中,没有检测到原有异常基因的为17例,存在微量病灶的患者为3例。另外3例患者存在残留病灶的量达到0.5%-7.0%,经过多次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之后,MRD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移植后的1-4月后复发。其结果显示,采用嵌合率和融合基因的检测,对于单独应用嵌合率的检测,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临床中存在MRD和嵌合率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本组中有1例患者的嵌合率为99.4%,但MRD为阴性。同时微量残留病灶也会导致原病复发。

综上所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显示出具备不同比例受者和供者的源性染色体。进而显示出嵌合体的程度和状态,并且其具有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的应用优势,应用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波,王志国,张颢,肖亮,范艳玲,夏国强,邱林,展昭民,张伯龙,马军.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3(27):181-182.

[2]陈玉清,李琳,王龙安,时杰,臧玉柱,张茵.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2(19):183-184.

[3]朱玲,薛梅,阎红敏,韩冬梅,丁丽,郑晓丽,刘静,王志东,王恒湘.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7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2(23):81-82.

[4]蔡大利,高峰,高然,李艳.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报告[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1(4):189-190.

上一篇:酸水果维生素C含量不一定高 下一篇:ICU病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