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时间:2022-07-26 01:38:04

简议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摘 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的水利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筹资和融资渠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利管理部门的财务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承担着越来越重的核算和管理任务。面对新的挑战,解决目前水利管理部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好地为水利建设服务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29-01

1.以财务为中心,建立健全企业制度

1.1 三集中一分级

1)机构集中设立财务中心,将公司所属子公司分公司成本费用中心责任单位等财务业务统归财务部门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对财政税务银行办理业务,杜绝多头开户资金管理失控等问题,为财务管理的集中提供组织形式的保证。

2)人员集中。即把公司各单位财务人员纳入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考核上岗双向选择定期轮换。

3)资金集中。 公司财务部门一个口对外办理业务,能够充分发挥资金融通职能,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利用资金的存贷差、时间差、空间差、来控制总量,调节存量。

1.2 三个观念转变

1)经营管理观念由生产经营理念向资本运营理念转变生产经营侧重的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使用价值方面,追求产品数量品种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资本运营的对象是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资本是可以带来增值的价值。资本运营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为了实现资本最大限的增值,企业应当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注重产品寿命周期,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预测与研究,适应市场需要搞好产品更新换代,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不断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

2)计划管理观念向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方面转变,企业应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预算制度。全面预算制度主要是对各项资金支出的必要性和效果进行事前监控,避免财务管理与计划管理脱节。财务部门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和分析三个环节,使每笔经济业务都始于预算,终于结算,达到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资金监控。

3)财务管理与控制,向资金运动和效益最大化方面转变,资金管理的重点向资金输入输出两头转移,我们要把过去的资金管理方式向资金成本,预算成本管理体制及全面控制预算管理制度转变,传统观念的转变是实现企业改革目标的首要前提,以财务为中心,突出资金流入流出的规范管理,通过运作获取效益,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抓两头放中间,在观念转变的同时建立机制,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2.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

2.1 岗位成本

职员的成本管理也叫绝对成本节约,通俗讲也叫岗位成本,在安排每一个管理机构,设置每一个岗位,首先考虑到成本费用因素已经形成,如果不把岗位成本降下去,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人员多办事效率低,岗位成本不断增加而毛利水平并没有变化,是否形成岗位成本倒挂,倒挂就意味着亏损,民营企业之所以有竞争力,就是成本意识强,在设岗的同时考虑成本,岗位成本低,利润空间就大。

2.2 时间成本

众所周知血液是循环的,企业的流动资金和血液是一样的,借款是要付息的,而利息支付是用货币回拢后的资金;而反过来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总是在正常的循环下获利的,由货币资金到储备资金到生产资金到产成品资金再转化成货币资金,通过销售取得货币资金再进行演变,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那么如果投入资金后,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循环不畅沉淀过多,加大了企业成本,如果以预算角度计算有毛利实现,各项资金占用的不断积累,加大资金时间成本,利润水平随之降低。

2.3 责任成本

现实中企业责任不落实导致成本增加的实例很多,废品的产生购进存货的质量,坏账的形成无效再制品的长时间存在等等,谁的责任,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责任成本大量增加从成本形成角度还有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社会责任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风险成本等等,都是强化成本管理的内容。

3.推行财务结算中心管理模式

3.1 管理目标

1)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化,信息化运作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实行经济活动网络化,资金结算虚拟化,账务处理自动化。

2)针对多元化经营体制的出现,国有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形成,联合扩散并入大企业集团的增加,加强对资金的宏观控调,盘活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费用,促进产品结构的自我调整,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3)规范经营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整合企业战略的生产物资销售和财务管理,最终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系统集成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公司的核心力,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4)强化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内部监控,杜绝资金体外循环和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有效地维护企业品牌声誉,从根源上控制内耗,增加整体上的市场竞争力。

3.2 管理原则

1)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具备法人地位的内部结算单位,资金集中管理,自行支配,不具备法人地位的部门实行资金核算虚拟化。

2)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按量入为出或批准的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3)适应性、灵活性的原则,充分调动内部结算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从根源上摆脱困境,促使企业资金循环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3 建立结算中心要适应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落实。

1)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相结合,企业深化改革,强化财务管理,其重要一点要靠具有双重素质的会计人才来完成。

2)与清产核资相结合,纳入结算中心的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在正式分离核算之前必须进行清产核资,对账物不符的资产,账外物资盘亏毁损的资产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核实,账物处理对往来账项逐笔核实,进行清理,在模清家底的基础上,界定资产,根据核算单位性质,确认资产使用方法。

3)与经济责任制具体落实方案相结合,按政策兑现,确保公司稳定,结算中心资金虚似化运用,促进公司责任制到位,按公司政策落实各种体制的资金运作,结算中心工作展开是围绕公司深化改革进行的,主要是通过结算中心模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4.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模式与财务管理的环节相互统一起来

第一,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以夯实账务,理顺账务核算与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管理的关系为基础,完善和规范自制原始凭证的运行程序和具体作用。第二,灵活运用内部成本相互转移的运行方法,准确合理确定内部成本转移价格。随着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变化,企业内部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成本费用经济责任制的不断完善,责任指标的到位,演变形成由过去的一个大成本,分散成在全面预算下的若干个小成本,最终实现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形成相互牵制,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会计核算控制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配合其有效的推进,从内部结转方式上,交互分配演变成以内部成本转移价格为杠杆的内部转移价格体系,以市场经济内部资金虚拟化为运行载体,层层控制成本结构水平,真正达到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5.结束语

总之,企业自身工作好坏,内部管理如何是企业能否搞好的基础,也是国家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国家相继出台的搞好企业的一系列措施,为企业摆脱困境和加快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国家继续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模式,把国家扶持和企业从严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使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最大效应。

上一篇:潜析锅炉安装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提高变电运行质量减少电力系统事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