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类题解答方法探微

时间:2022-07-26 12:55:3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类题解答方法探微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谁能在这次选拔中独占鳌头,笑到最后,得拿分数说话。众所周知,高三的密度复习与强度训练,使得学生在一些难度系数不大的中档题目上根本没有高下之分。若想抢得先机,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能够笑傲群雄,必须在难度系数大的高档题目上做文章。纵观这几年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急需突破的难题。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选择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这一让学生下手难、得分又低的考点,结合自己多年从教高三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这类题目解答方法的一点微思考。

江苏《考试说明》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准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很多高考参考书对“句子含义题”的解答方法多有介绍,但是这些方法在学生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并不实用,本文将从三个大方面切入,结合实例,详细介绍解答此类题目比较实用的方法技巧,以供各位同仁相互探讨。

一.明确高考重点考查的句子类型

《考试说明》中所说的重要句子多指那些能够表达作者观点或者概括文本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它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

1.结构句。所谓结构句,是指那些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段首总领句、段末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例如2010年上海卷的大阅读《天目山》中的一道题目:文中第2段开头的“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有什么含义?从该句在文中的位置我们不难看出是过渡句,弄清了这一点,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就容易多了。

2.含蓄句。含蓄句是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同时又蕴涵着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哲理的句子。2011年的大纲全国卷《针挑土》中考查的句子“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就是一个典型的含蓄句。

3.修辞句。修辞句就是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常考的修辞句往往是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句子考查得较多,也较常见。

4.主旨句。主旨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文眼”句。2012江苏高考《邮差先生》考查的结尾句“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就是小说的主旨句。

明确这四类高考常考的重点句子,是解答句子含义题的一个必要前提。少了这个前提,就如无米下锅的巧妇一样,即使烧饭技术再佳,也烧不出香喷喷的米饭来。考生如若能准确把握住这些句子的类型以及特点,就等于在高考的这场战争中,已经有了三分之一的胜算。

二.准确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从命题者的意图来看,高考所选的句子,一定是在“体会”“品味”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即有“可考性”的句子,而这些可考性的句子的可考点往往在一些关键词语上。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那么体会其重要含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拿到一个句子后,一定要能准确找出关键词语,才能真正抓住理解句子含义题的命门。那么,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语呢?

1.指代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句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如若命题人所出的句子中有指代词的话,那这个指代词就是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而它所指代的内容也往往在它的上文或下文,只要我们挖掘出这个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那么句子的含义就不难解答了。如《生命的暗示》阅读中有一道题:理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句子中的“这”是该句的关键词语,我们只要在该句的上文找到“这”所指代的内容,这个句子的含义就解答出来了。

2.象征词。就是在句子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这类词语若出现在句子含义题中,一定是解答句子含义题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只要通过分析象征词,找到象征体,就能找寻到句子背后隐藏着的作者的真实本意。

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题的选文是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其中有一道题目是:理解“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的具体含义。要完成这道题,必须首先找准关键词语“回家的路途”,然后再去观照相关文段,我们不难发现“回家的路途”使用了象征手法,它的象征体是回家的路途,找到了象征体,“回家的路途”的象征意义就不难理解了,原来是指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

3.抽象词。或叫概括词,就是指意义概括抽象的词语。这类词也是句子含义题中的关键词之一,它主要出现在意义抽象概括的句子中,如文中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我们只要把抽象概括词的具体内容找出来,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4.修辞词。指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若是比喻,喻体就是关键词,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再返原探本,关键词语的含义就出来了;若是借代,借代物就是关键词,透过借代物找到它所借代的东西,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关键词的含义就能解答出来;若是拟人,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就是关键词,只要透过拟人词找到被拟的物与人的相似性,关键词的含义就会浮出水面。如《说村落》阅读中的一道题目:怎样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这句话的含义?分析此句,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一个暗喻句。喻体“符号”是该句的关键词,符号是什么?就是记号、标记,村庄成了符号,失去了其本质意义,那么这样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呢?稍作思考,便知这样的村庄只是成了农民们聚居的地方。如此这般返原探本,答案就出来了。

5.含蓄词。就是指表达含蓄,内涵丰富的词语。如若给出的句子里有这类词语,那么它必定是解读句子含义的关键词语。

三.确定好最佳解题角度

把握住了重要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果不能落实关键词语的含义,那么很容易导致句子理解的表面化,仍然无法拿到理想的分数。因此,一定要结合文本把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透,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理解句子的关键词语有哪些切入角度呢?

1.从“是什么”的角度来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如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针挑土》中的一道题目:理解“太阳已经有倦容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这是一个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能体现出拟人手法的词语“倦容”是本句的关键词,只要找出“倦容”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这个句子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根据文意,考生不难理解“太阳有倦容”表面指天色已晚,同时又暗示了黑妮等人工作的辛苦。

2.从“为什么”的角度来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如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针挑土》中的另一道句子含义题:理解“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这是一个含蓄句,句中的关键词语是“亮了”,找到了这个关键词语,我们便可以就关键词语发问了:黑妮的眼睛为什么亮了?细读文章,我们较容易找到原因,那就是: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亮了。这种溯因法是解答一些句子含义的绝好方法。

3.从“是什么”与“为什么”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把握句子的含义

如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彩色的荒漠》中考查的句子含义题:理解“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文中的含义。这是个内涵丰富的句子,通过分析,不难找出关键词是两个“荒凉”,只要在文中理出两个“荒凉”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句子的其中一层含义就出来了。根据文意,第一个“荒凉”指戈壁滩环境恶劣、色彩单调,第二个“荒凉”指人生是单调的、没有色彩的、无意义的。句子的另外一层含义我们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去追问:为什么文中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呢?细读相关文段,我们不难找到原因: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没有荒凉的人生。把两层意思合在一起,这个句子的含义就完整地解答出来了。

做事,讲究技巧、方法,才会越做越顺,越做越好。学习亦是如此,广大考生若能学的得法,那么在高考的主阵地上你就能站稳脚跟,轻松拿分。

徐旭,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启东。责任编校:左晓光

上一篇:谢晖:用欧洲方法改变青少年训练 下一篇:电子政务安全现状与信息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