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乡土国际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时间:2022-07-26 12:50:35

彰显乡土国际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摘要】 十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关键词】 乡土国际特色 满意 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41-02

2008年与平洲高中合并,在原平洲旧址上区政府投巨资3.5亿人民币重建新桂中。学校利用两校合并、新校区建成这一历史机遇,围绕“以人为本,彰显特色,促进发展”这一目标,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具有乡土国际特色的优质学校。

一、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校园

1. 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整体教育价值追求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组织管理乃至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都应是在一定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确定和实施的。学校只有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且为校内所有成员普遍认同,才能转化为学校成员共同追求的愿景及其行为方式,才能据此有效地制订发展规划,完善学校文化,优化组织管理,设计教育教学策略,并使之协调互动而产生合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水平。桂城中学在推进学校的发展中,确立了“崇善立德、求真启智,尚美雅情、正心成人”的办学理念,并以这一理念为核心,构建了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引领着全校师生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引领着学校的和谐发展。

2. 结合乡土文化,建设人文校园。我校以校训“正心成人”为核心营造校园文化,以南海三大名人为主题构建“有为”、“天佑”、“飞鸿”三大广场,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这几个南海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彰显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激励桂中学子以南海先贤为榜样而奋发努力。学校和谦厅(学术报告厅)东西两侧分别为孔苑与陶苑,展示了教育家孔子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事迹,激励着桂中教师为教育事业而奋斗。我校还通过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富有创造性的师生优秀作品动静结合布局在校园之中。建筑之间,走廊,架空层的校园文化布局尽可能与建筑风格和谐协调,让每座建筑、每个墙面都有隐性教育作用,赋予硬件环境以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成长空间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环境育人。

二、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培训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因此,我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探究高效校本的有效途径,从以下六方面来促进我校老师的专业发展。

1. 建立共同价值观,让教师的心“聚”起来。学校针对合并后教师欠缺凝聚力,人心涣散这一现象,在深入研究社会背景、教育改革背景、学校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举办“师德论坛”、“教育教学主题研讨会”、“我理想中的桂城中学”、“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期末学校工作研讨”等活动,丰实“正心成人”的校园文化,加强教师的凝聚力。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加教师责任感。我校通过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或组织全校教职工集体观看歌颂高尚师德的电影作品和专题片,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和学生观,牢牢记住“敬业、勤业、精业、享业”这六个字。

3.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大力倡导“有质量的教育”的今天,我校的教学研究始终“聚焦在课堂”,让每一堂课都真正发挥效益。除了叫响“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外,还坚持践行“精益教育,主体发展”教学理念,要求各学科组在备课组内掀每人一课活动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让老师们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提升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努力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4. 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使教师成名成家。我校坚定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的特色队伍建设之路,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与名校名师和校内名师与名师之间的“同课异构”系列活动,“精益杯”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等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成长、成名。

5. 开展“优秀备课组”系列主题活动,提高整体教师能力。两校合并,教师整体水平高低不一,差异较大,我校通过高一与高二备课组或新旧高三教师的“教研擂台”活动,“寻找集体备课好榜样”主题活动促使各教研组以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并在集体备课时要努力做到共同备课、说课研讨、形成个性化教案,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6. 组建学术委员会,让研究助力课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学校成立了桂城中学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尤其是对教学评价中家长、学生意见大的教师开展帮扶。通过学术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促使教师关注教学效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我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之余,本着坚守本土文化,兼容并包,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的原则,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校外的人力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开办了《国学经典》《粤剧》《粤菜》《陶艺》《剪纸》《茶艺》《舞狮》等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还把南海名人的元素融入到学校活动之中,每年定期举办飞鸿体育艺术节(黄飞鸿),有为读书节(康有为),天佑科技节(詹天佑),香凝女生节(何香凝),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承这些本土历史名人的精神遗产。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开设了一系列信息时代课程。比如:动漫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校园DV制作、虚拟机器人、电视节目制作、摄影等课程。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开发、设计。其中校园电视台由学生自己采编、制作节目,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历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节上均收获金奖,桂城中学电视台也曾获得“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荣誉称号。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接受了各种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熏陶,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举办国际教育,彰显多元办学特色

未来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桂城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的人。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南海国际教育中心与桂城中学合作办学于2009年成功签约。我校国际部主要开设英国剑桥的A-LEVEL课程和IGCSE课程,A-LEVEL课程普通教育高级证书,是英国的国民教育课程,也是英国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主要测试课程。IGCSE课程是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专门为中四和中五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一、高二)学生设计的国际课程体系。是学习A Level, IB和美国AP课程之前的基础课程。自2009年开设到现在,逐步发展到在校国际部学生到500人左右,外籍教师近40人的规模,成为佛山地区最大的国际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牛津、剑桥等英、加、澳、美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国际一流大学。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学校的交流,近几年来,我校外除了成立国际部以外还与德国的欧中中心合作举办德国亚琛科技大学短期留学培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德国亚深科技大学;与英国威尔士郡哈登伊斯学校定期举办师生互访合作交流,与日本“京进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日语选修课程,与日本京都立命馆学校结成友谊学校;选派学生参加联合国AFS交流生项目,2012年我校杨可馨,袁紫琪、高竹君同学被选拔到美国、瑞士、意大利留学一年,2013年我校将会有六名高一学生被选拔到美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留学一年。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桂中的优势,通过“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在中西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与交流中,让教师吸取精华,为我所用,为我校探索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培养适应并创造未来的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要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就要不断优化学校的管理制度,探索学校的发展空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和彰显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上一篇:高中数学如何巧用数学史激活课堂 下一篇:管窥如何缔结高效物理课堂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