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5 07:45:09

浅议化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为学生今后进入高等学府乃至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探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原有表象记忆的基础上,经过大脑加工改变成新意象、新观察、新思路的心理过程。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标。化学实验正是体验手脑结合、手脑并用的一个良好场所。化学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被控制着进行,既要动脑,也要动手。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教育教学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3.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4.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

5.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比由教师演示给他们看,观察实验现象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果这样调整,学生则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心情会更激动,参与学习的态度更积极,而引发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强,求知的欲望更迫切。

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当中,传统的上课是由教师演示白磷与红磷在热水的辅助下进行燃烧,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但该实验没有考虑到白磷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白烟,对环境产生影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示学生怎样才能防止产生的白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学生通过对书本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分析,一致认为可以把该实验改为用试管装白磷和红磷,并用橡胶塞塞紧,同时把试管放到热水中,观察两种物质在热水中产生的现象。这样既可以达到学生动手、动脑的效果,又对书本的实验进行创新、防止白烟冒出空气中,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在本节课的另一个实验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传统的实验做法是把氧气通入水中,让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这样同样会产生大量白烟,冒出水面,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实验中,可以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防止白烟污染空气?通过学生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得出既符合实际,又是学生操作最理想的方式方法:用集气瓶先收集氧气,把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用氧气瓶口接近水中的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又可以把燃烧后产生的白烟装入集气瓶中。可见,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稳定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步调要一致,并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积极开展讨论与交流。作为科任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小结,帮助每个学生进行知识归类,加强记忆,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习效果。

6.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努力创设和谐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教育是一个艰巨而长久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日常教学中应本着从基础教育入手,做到“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上一篇: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数学价值 下一篇:刍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略施创新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