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莳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25 07:21:41

紫莳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紫莳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薯选择、选地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紫莳药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紫莳药;种薯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632.109.9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61-01

紫莳药又名紫山药,是薯蓣科草本蔓生性植物。它适应性强、块茎营养价值高,既可作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保健药材。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市场农业的发展,效益农业成为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台州市黄岩西部山区发展起来的紫色莳药,由于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效益高,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倍增,成为山区农民不走出大山就地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错开销售旺季,可在翌年4~5月的淡季销售,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笔者在指导当地农民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从2006年开始采用“草木灰贮藏法”对紫莳药贮藏保鲜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紫莳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种薯选择

紫时药是用块根作种,在选种时,要选择无病虫损伤的直、长、光滑的块根上半部切块种植;因紫莳药块根有顶部生长优势,为有利出苗、齐苗,所以要选用块根上部作种,种薯大小一般以每块种薯0.50~0.75kg为佳。

2选地整地

紫莳药是深根植物,块茎生长需要较深的土壤。因此,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强、光照充足的砂壤土或壤土,实行水旱轮作或隔年种植。根据紫莳药的生长特性,一般行距80cm,株距40cm,按栽3万丛/hm2的标准进行整地开沟。

3适时播种

一般要求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用种量为1 500kg/hm2,每块种薯切成10~11个小块,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后,将种块放在草木灰或钙镁肥上,让种块沾上草木灰或镁肥,然后再播种。

4田间管理

4.1除草与覆盖

除草是紫莳药播种后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除草方法。首先是在紫莳药出苗之前,用10%草甘膦水剂11.25kg/hm2加72%都尔(异丙甲草胺)乳油900mL/hm2,对水900kg喷雾,可以有效防除杂草。除草之后要求进行覆盖,覆盖物可以选择茅草、稻草等。覆盖可以减轻杂草危害,也可以保持土壤疏松,防止养分流失。

4.2搭架

待幼苗生长至30cm后,及时用小竹、小柴条长1.2m左右插在植株旁,每2畦进行连接搭架,引蔓上架,让茎蔓缠绕;同时,还要经常将藤蔓摆布均匀,有利于通风透光。

4.3肥水管理

基肥要求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在翻耕时施栏肥15t/hm2,磷肥375kg/hm2,钾肥150kg/hm2,45%硫酸钾复合肥600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需要施2次肥,第1次在6月中旬,施尿素150~225kg/hm2;第2次在8月中旬,施45%的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促进地下块茎膨大,提高产量。紫莳药是块茎作物,积水易引起根系生长不良或薯块腐烂,所以开沟排水十分需要,要求做到沟沟相通,保持下雨天田间不积水,雨停沟干。

5病虫害防治

紫莳药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褐斑病、斜纹夜蛾等。其中炭疽病是紫莳药的主要病害,它主要危害茎叶,高温时发病严重,要求做到以防为主,特别是雨后防治尤其重要,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井冈霉素水剂4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严重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5%井冈霉素水剂4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斜纹夜蛾,可用1.5%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

6收获与贮藏

当年立冬前后可以收获。贮藏或留种薯种要注意在初霜前收获,并做到小心轻放,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边收边贮藏。传统的贮藏方法有药液处理贮藏、直接用鲜薯贮藏、混合贮藏等,但效果均不理想。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在秋冬季用路边、沟旁杂草化灰,用草木灰贮藏紫莳药效果较好。一般是在初霜前收获,采挖时做到小心轻放,避免外伤。将紫莳药从地里挖起后,运至地窖旁,首先在窖底撒1层薄薄的草木灰,将紫莳药轻轻放入窖中,然后在上面加1层草木灰,如此1层莳药、1层草木灰堆放,直至完毕。做到完好薯块放在一起贮藏,发现有外伤的薯块,用草木灰撒于伤口处,并将受伤的薯块存放在一起。这样贮藏到第2年4~5月,紫莳药完好率达95%以上。此法一是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在山区推广应用;二是因为无农药污染,达到无害化要求,食用安全;三是利用季节差,避开销售旺季,在淡季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四是保鲜度好,商品性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上一篇:沙棘新型育苗技术 下一篇:永嘉县枇杷栽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