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25 06:15:55

运用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团体辅导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实施了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前后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被试进行了测验。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发现: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团体辅导活动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团体辅导创新思维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川外南方翻译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编号YB1115。

1 引言

创新思维是指在人的创新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形式。与一般的思维相比,它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创新性、灵活性,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巧妙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往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的独立意识和精神[1]。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2],提出了通过积极引导、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大赛,建立大学实验室、校外实验基地、社会大课堂等方式,这些培养模式鼓励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有研究发现[3],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知识信息量小,体系单薄,内容陈旧、重复,教师传授的内容完全囿于选编好的教材、课本内容等问题,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领悟,限制了大学生开阔思路,影响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的现象。

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重视第一课堂的引导,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塑造课堂积极思考的氛围。因此本文提出了运用课堂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团体辅导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技术,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团体辅导显著优点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而且团体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团体辅导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团体辅导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培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4-5]。

2 方法

2.1 被试

某高校三年级本科生5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35名,按照既定教学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2.2 工具

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该量表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个人的创造性倾向。量表采用三级评分,分数从50-150分,分数越高,说明创造力水平越高。

2.3 程序

根据创新思维能力内涵,我们主要针对了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设计了团体辅导活动。逆向思维活动内容有反向介绍、缺点逆用、租房子、巧摆玻璃瓶;发散思维活动内容有词语联想、奇特的百货商场、铅笔的妙用、画龙点睛。

在活动实施前,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然后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方式上课,实验组学生在每节课开始前进行一个团体辅导活动,共持续8周,在活动结束后对两组被试实施后测。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比较

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前测方差分析

*p<0.05

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差齐性,两组被试在创新思维能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

3.2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采用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前后测的数据,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后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p<0.05,**p<0.01

说明对照组被试在挑战性方面产生变化之外,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等方面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活动后,好奇性和想象力增强,而且与活动前创新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活动实施后也有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被试在好奇性和挑战性方面优于对照组被试,因此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讨论

4.1团体辅导活动效用探讨

团体辅导活动以团体为单位,将背景、人格、经验各异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成员可以有多角度观察、分析他人反应的机会,可以通过榜样作用和模仿学习,让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而且团体辅导的特点和氛围使参与者更容易体验到共性,感到有归属感,有被人接纳感,能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团体活动能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团体成员行为的最大改变。

在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例如发散思维的活动训练中,一位成员崭新的视角就为所有团体成员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维途径,借由相互间的交流碰撞,成员间的鼓励欣赏使得思维火花越燃越烈。

4.2 改变与未改变的探讨

首先对照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挑战性的改变,这可能与同学们对实验的了解有关,由于对照组被试并不知道实验开展的具体情况,而且也未感受到实验条件,但因为参与到实验当中本身可能对被试就有一定影响作用,而实验组被试可能因为明显感知到了实验情况,所以挑战性方面提升不足;

其次实验组成员在前后测结果中出现了好奇性和想象力的改变,这可能与团体活动内容设置有关,其中逆向思维训练中关于缺点逆用等内容能够激发被试好奇性及探究的兴趣,而发散思维训练对扩大思维广度提升想象力方面产生作用;

最后整体实验结果在显著性方面程度略高,可能与团体规模过大有一定关系,有研究发现团体太大会影响团体动力学,成员很可能对交流感到犹豫或根本没时间进行较深入交流;团体太小,则会导致成员感受到更大的参与压力,所以团体活动成员一般确定为13名左右的规模较适宜[6]。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式论证了团体辅导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而且团体辅导模式具有见效快、易巩固的显著特点,较之“一对一”的辅导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它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考虑增加使用其他训练模式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以观察团体辅导与其他方式的效果差别;另一方面是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增设创新思维其他方面内容的活动,以观察团体辅导对不同方面创新思维的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玲,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1,3(37):95-98.

[2]赵泽兵,申现瑛,彭平.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124-128.樊富珉.我国团体咨询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0):62.

[3]张旭,李慎秀,张丽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调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69-70.

[4]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

[5]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 [J]心理科学,2000,(1):77-78.

[6]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55-458.

上一篇:发现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下一篇:试析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