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理念在“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探索应用

时间:2022-07-25 05:40:10

“先学后教”理念在“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探索应用

摘要:“先学后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凡是学生已会的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教。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先学后教;定向学习;效果检测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目前,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已经贯穿于整个教学。但在教学中发现,采用以上的教学理念无法有效落实五年级科学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大量的天文知识,许多的科学名词及其定义和模拟实验在教学中难以真正地落实,究其原因是教科书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学生事先了解相关的科学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课内的自学。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一种好的思路。何为“先学后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凡是学生已会的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教。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

基于上述思考,尝试“定向自学—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效果检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品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一、定向自学

1.学生定向自学,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目标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具体做法:(1)教师在课前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明确所学习的知识有哪些?要求学生课前查找资料。(2)自我评估: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在课内小组解决的?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的任务,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罗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恰当的自学提纲,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内交流收集疑难问题,课堂交流后教师再适时地加以点拨。

教学中的注意点:课堂中学生会了的知识教师就坚决不教,不会的先交流再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大量的时间。

同时对于需教师点拨的知识因内容不同而给以适当指导,或以提纲的形式,或以课件辅助阅读资料的形式。

2.小组合作,有效学习

在本单元的小组合作中,主要分两个环节:知识点的自学交流和模拟实验的操作自学。

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各起点的学生,使其能充分地自主学习。两次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内交流,能给全体学生搭建一个公共的平台,通过优秀生“兵带兵”的形式防止基础较差和反应较慢的学生掉队或落得更远,也可以使优秀生自己得到锻炼,后进生也有了向优秀生学习的机会。

3.时间跨度的安排

定向自学的时间:课堂的前5分钟和模拟实验自学阶段的5分钟。具体以定向自学的内容和模拟实验内容而定,时间限制目标宜小不宜大,宜具体而不宜空泛,要保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模拟实验。

总体时间的安排:组内自学交流一共10分钟,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10分钟,模拟实验模拟12分钟,检测8分钟。

二、课上交流,教师点拨

在教学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定向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它不等于学生自由随意地学习,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不是否定教师的指导,而是在教学形式上,要从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要放在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由原先的教师单向信息传递向师生间、生生间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由此可见,课上自学后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两次课上汇报交流:第一次课上汇报交流是在自学阶段中优秀生学会之后跟组内交流学法,重视组内的不同见解,带着掌握的知识和问题参与课堂上的集体汇报交流。第二次课上汇报交流是模拟实验操作的汇报交流,以便更好地完成模拟实验。这样安排的意义和作用是:通过交流,初步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多数学生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才讲解。如以下这些内容教师可以点拨讲解:

《昼夜交替现象》

①日、地相对圆周运动知识。②跟阳光照射、地球球体和自转有关。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①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②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两种学说。

《证明地球在自转》

①晨昏线的知识。②自转方向图上表示法。③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谁最先迎来黎明》

①(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②世界时区图。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天体的顺时针转动。②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地球在公转吗》

①视差的存在就是公转的依据。②公转和自转的方向。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①古人研究四季实验的三个不变:地点不变、时间不变、标杆长度不变。②直射和斜射。③四季的形成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①极昼、极夜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②(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三、效果检测,有效提升参与品质

效果检测主要安排在课堂内完成,其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分两次落实。

1.模拟实验操作,掌握效果检测

这次检测安排在组内第二次组内自学交流结束阶段,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模拟实验的理解过程,为接下来的分组模拟实验做正确的指导。具体做法可采用表格的形式,笔者设计了可用于本单元的统一格式:

模拟实验操作程序

本次检测不付诸于纸张,让学生针对课件出示的要求,自行检测,然后汇报,教师收集疑难问题适时地加以点拨。

2.全面检测

课堂教学完成后利用课堂作业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检测,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一次集中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做对作业,做到了“堂堂清”,尤其是让后进生能做到“日日清”,课堂作业课内完成,真正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本学期笔者在开学后就先教第四单元,在尝试“定向自学—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效果检测”的教学策略后,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后进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都有了较好的掌握。

总之,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始一段时间,学生很感兴趣也很自觉,但一段时间后,部分同学开始不能按时完成课前自学任务,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组内合作交流中后进生又作壁上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正在反思,同时加强自身学习,一定会把先学后教理念切切实实地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31.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巾山小学)

上一篇:“保八”十年:功过之间 下一篇:等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