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5 05:36:18

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海南琼海571400)

摘要:目的对我院就诊的丹毒患者进行症状观察、分析、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展开研究与探讨。方法此次丹毒医学实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05月份至2012年04月份期间,在院进行诊治的丹毒病症患者共计54例,以其住院期间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基础数据来源。这54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红肿、变色,部分伴有恶心、低热、高热、头晕头痛,严重者出现败血症或腹膜炎等。对患者行血液常规性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试验以及免疫病理检查等,对丹毒症状进行确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丹毒程度的不同,以自愿选择治疗方式为原则,随机分为了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治疗组:27例,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共同用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药物治疗。结果通过阶段性用药,治疗组:27例患者中,治愈21例,有效3例,无效3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27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3例,无效6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77.78%。结论在丹毒治疗过程中,采用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综合用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治疗推广。

关键词:丹毒;红霉素;环丙沙星片;皮肤红肿;呕吐恶心;总有效率;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86-01 1引言

丹毒是一种外科皮肤疾病,属于常见病,该病原体是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生自身的变异现象,而导致丹毒病症的出现。丹毒是一种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当患者皮肤出现损伤,病菌可以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丹毒属于顽固性病症,具有治愈难,且易反复的特点。以下就丹毒治疗临床方式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此次丹毒医学实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05月份至2012年04月份期间,在院进行诊治的丹毒病症患者共计54例,以其住院期间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基础数据来源。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这5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占53.7%;女性患者有25例,占46.3%;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5周岁至6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41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在41公斤至95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5±4.23公斤。

2.2临床表现

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其中患者发病病程在5日至8年之间,平均发病病程为3.4±1.34年;属于初次患病的患者共42例,占77.78%;属于复发性患病患者12例,占22.22%;通过临床观察,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51例,伴有恶心32例、低热18例(37.3摄氏度至38.5摄氏度)、高热5例(38.9摄氏度以上)、头晕头痛13例,严重者出现败血症2例、腹膜炎4例、出现水泡或疱疹4例、淋巴肿大3例。

2.3检查方法

医护人员按照患者的病症表现,对患者进行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有:血液常规性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试验以及免疫病理检查等,通过检查对丹毒症状进行确诊。患者丹毒部位在上肢19例,下部肢体的患者22例,面部出现12例,颈部出现12例,躯干部出现18例,以上病症出现位置具有重叠性。属于急性丹毒21例,占38.89%;属于亚急性丹毒14例,占25.93%;属于慢性丹毒19例,占35.18%。

2.4治疗方法

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丹毒程度的不同,以自愿选择治疗方式为原则,随机分为了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治疗组:27例,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共同用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药物治疗。

2.4.1治疗组

首先要求患者立即进行卧床休息,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例如青霉素、庆大、洁霉素等等。用药周期为7日,身体体温恢复正常后,停止用药。对于复发性丹毒患者,应首先对患者手足癣、鼻前庭以及外耳部位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源,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复发性患者的用药时间。此外采用X光线照射治疗,每次采用50-100r,每周采用1次,周期为30日。在以上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入了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红霉素治疗,每日剂量为1克,对患者红肿部位进行洁面处理后,采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涂抹,厚度保证在0.5毫米左右,每日涂抹次数4至6次。口服环丙沙星片,每日剂量为0.3至0.6克左右,每日2次,治疗周期为14日。

2.4.2对照组

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红霉素药物治疗。具体情况如上,在次不再叙述。

2.5统计学原理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结果

通过对两个治疗小组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经过阶段性用药治疗,得出以下治疗结果:治疗组:27例患者中,治愈21例,有效3例,无效3例,复发1例,治愈率:77.78%;总有效率88.89%;复发率:4%;对照组:27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3例,无效6例,复发3例,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77.78%;复发率:1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丹毒是一种外科皮肤性疾病,是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发生自身的变异现象,该病症可以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有皮肤红肿、变色,部分伴有恶心、低热、高热、头晕头痛,严重时出现败血症、水泡或疱疹以及腹膜炎等。在丹毒治疗过程中,采用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片综合用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经过上述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采用联合治疗的组别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提高了11.11%,同时复发率降低了8%,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治疗将此种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盛加玲,周瑞华,刘海燕.丹毒10例的治疗的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2]徐涛.红霉素与环丙沙星治疗丹毒临床观察和护理.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3]梁勇柱.张卫平.实用皮肤病诊疗全书.北京医学论坛杂志,学苑出版社,1996,417.

[4]刘辅仁.李国伟.实用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4.

上一篇: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现状研究 下一篇:N末端脑钠肽检测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