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温和解决策略

时间:2022-07-25 03:32:19

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温和解决策略

[摘要]如何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各级院校纪律监管上的难题。而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依靠简单粗暴的禁令往往不能收到良好效果。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应是在下达官方禁令的同时,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积极、巧妙调整。用吸引人的生动课堂充实传统课程,夺取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大学生 玩手机 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81-01

近年来,在各个大专院校乃至于中学中,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已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针对这一难题,各地各级院校的管理者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有没收学生手机当众销毁的;有在教室设置手机存放袋强制学生上交手机的。真可谓是花样繁多、各显神通。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那么,我们能否以温和的方式攻克这一难关呢?本文在此仅以课堂实践经验分析如下几条解决策略供同僚参考。

一、首堂课订立严格禁机令,使学生心中知荣辱

按照心理学中的“首映效应”,人们相识的第一印象将长久的影响到彼此日后的相处方式。大学这一学龄期的学生名义上已是成人,但仍留有中学生的淘气与好奇特性。因此,大学教师如果在第一堂课上自己表现得懒散、好欺负、不爱管理课堂,学生们便容易自我放纵。久而久之,当一个错误的行为从尝试变成坏习惯,再想禁就禁不住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又共同存留有中学时期的纪律意识和英雄主义荣辱观。当一件事在一开始便被明令禁止后,便容易形成集体的荣辱观,成为个人潜意识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我们每位大学教师,都应在新课程的第一堂课上严肃并严厉的定下明文规定“不许课内玩手机”。

当然,不只是教师,新生入学导员及各级跟班辅导员更需要强化手机禁令,使它成为班风、校风的一部分,这样才有望使整个校园的大气候被改善。

二、引导合理使用手机资源,变废为宝

当然,像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几乎代表着一个时代人类技术的最高成就。一部高端手机拿在手中,几乎可以让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全方位的视听享受。大学生普遍处在对新事物最为好奇的年龄。所以,要让他们,尤其是那些已经玩手机上瘾了的学生完全断绝对手机的依赖是不现实的。而相反的,若能合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适度使用手机,用以增进对原课程的学习效果,则会从另一个角度巧妙杜绝滥用手机。

比如,在大学语文课内学习名著《红楼梦》时,教材普遍只是节选书中某一章节的片段来学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了解这一中国古典名著最高峰代表的大部分著作的优秀之所在。从语言风格的时代化,到人物故事的曲折性,再到诗词的韵律美,这些单从课本有限的节选文字中很难全部被领会到。那么,教师设定好学纲,要求学生利用各自的手机,当堂查阅网络上的海量文字资源及声像资料去自学,则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之后,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优质资源,与他人分享个人的学习感受,整个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而手机也从“违禁品”变成了学习工具,学生们自身则真正成为了手机的受益者。

三、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时尚带入课堂

其实,造成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感觉众多传统大学课程脱离了时代,不时尚、不能满足他们对外界多彩世界的好奇心。那么,能从情感上温和化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便是要教师们自己“伪装”成学生们的同类,淡化师生间的对立气氛。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们需要去知其所知、乐其所乐,最好还能言其所言。

比如,我们工作之余也追几集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关注几期《中国好声音》,留意一下周末的《星光大道》,然后,在课堂上尝试以学生们心中的当红演员的名字、热播剧的故事情节,或者明星们的成长故事,作为课堂导语或者教学案例,最好还能时不时抛出一些网络流行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就缩短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也能得到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听课热情得到提升,玩手机的闲暇也自然会减少。

四、巧设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网络以外真实生活的美好

无论初衷是什么,玩手机久了,人都容易脱离现实、迷恋网络。因此,执着于玩手机的学生往往习惯躲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做梦,而缺少对现实生活光明面的了解。那么,在课堂里设法展示现实世界的美好,便是大学教师和手机“抢学生”的不二法门。当然,这需要各科老师结合科目特色,巧思妙想来开发适合本学科特色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说教,而能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快乐、兴奋,从而自发的放下手机听课。

如在思政课上开设“学生版今日说法”,在英语课上指导学生饰演经典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语文课上发起如“网购好还是逛街购物好”一类的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赛。

总之,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问题,暴力、强制的解决都不能根除它。这便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和课程的教授者共同努力。在制度上明确禁令的同时,教师发挥课程特长,引用时尚热点,开发生动的教学手段,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抢回来。

上一篇:一生中,我们必做的健康储备 下一篇:浅谈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变电工程设计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