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5 02:38:31

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交际教学法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能得体地使用语言。本文对语言交际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交际能力 语言知识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社会生活日益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它的交际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先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学语言的人要掌握一系列的语言行为,能参与语言事件,并能通过别人所掌握的能力来评价自己的收获。他指出,在自然的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人所获取的句子知识,不仅有语法方面的,而且还有恰当与否这个使用方面的。因此,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的讲,人与人的交际(如说和写),涉及好几个方面.首先说和写要语言正确才能使对方明白,不至于因为语言引起误解。其次,语言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讲话、写信、写文章必须考虑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方是否理解,能否接受。再者,交际双方所讲的话和所写的东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一定的语境制约,有前因后果,有上下文,因此语言要符合语境,要与上下文连贯,要恰如其分。最后语言是人创造的,句子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交际双方可能根据对方语言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以求达到交际目的。

二、交际能力的培养

1.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交际的过程

交际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交际目的为中心,都应该为交际目的服务。在英语教学中交际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交际意识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者们创造出了不少已被证明是成功的课堂交际活动,比如教师给出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辩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如在练习情景(安排约会)对话时,教师交给学生写有不同内容的纸,交际双方事先不知道对方纸条上的内容,这样通过对话双方知道了一些本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2.教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由于东西方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发展经历、传统习俗及宗教文化的不同,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显著,如果不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语言实际使用能力的提高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方式与外籍教师进行有意识的交往练习;让学生阅读有关外国文化方面的书籍;举办有关文化习俗的讲座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交际英语的要求。

3.正确对待交际中的语言错误

交际法教学不是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作纠正,而是对错误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们知道,语言错误有大有小。大的错误往往因为学生缺少足够的词汇量,或者误用介词和代词,或者严重拼写错误所致,这样会导致误解,甚至无法理解。小的错误来自误用或省略介词,句子主谓不一致,用词不当等等,这样会使语言形式或句子结构看上去或听起来不舒服。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 1987:366)指出:严重影响交际的错误,冒犯听者或读者的错误和经常犯的错误完全应该纠正。交际教学法的一般做法是,对学生口语中的错误,教师或同学不去马上纠正,而是等到学生讲完,教师在总结时指出。对书面错误,学生之间可以先相互交流,相互纠正。总之,只有正确对待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学生才能在恰当的语境中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设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从而促使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才能更加渴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的语言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的缺陷,在教学中突出使用语言这一教学目标,在具有交际目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endrickson, J. Error corre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c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Long, M. and Richards, J. (eds),1987.

[2]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Pride, J. and Holmes, J. (eds.). Sociolinguistics,1972.269-293.

[3]黄国文.交际能力与交际语言教学[J]. 现代外语,1993,(3).

[4]唐祥金. 论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对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