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个重要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25 02:12:36

抓好三个重要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胶州市着眼于深化素质教育,以“四声一影”、“三十”活动、“百干”活动等特色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学生、教师、家长三个重要因素,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一、“三声一影”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有“朗朗的读书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连续5年开展“品读经典、感悟教育”现场展示会和“书香校园”评选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将经典诵读与开发学校课程相结合,开展图书长廊、书市大集、校园读书节等活动。2011年,5所学校在青岛市首届中小学读书节中被评为书香校园。

二是有“动听的歌声和悠扬的琴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艺术教育中努力实践“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激发创造”的办学理念,全市中小学成立管乐队、军乐队、鼓号队100余个,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迎新春文艺会演等艺术活动,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和品位。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全市119所中小学全部开设“非遗”基础课程或选修课,做好茂腔、胶州大秧歌、胶州八角鼓、胶州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

三是有“操场上的呐喊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小学生课间集体舞、球类操、传统健身项目、集体跳绳、健美操、武术和呼啦圈表演等七大板块展示活动,搭建学生健康发展平台。充分发挥胶州市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作用,积极开展羽毛球、武术、足球、篮球等项目进校园活动,12所中小学校被评为胶州市体育特色学校。2011年“武德杯”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该市学生代表队共获得17枚金牌。

四是有“参加社会实践的身影”,增强学生创新活力。依托市职业教育中心资源,建设胶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同时,在科技创新、机器人实验室等方面加大投入指导力度,成立青岛市首家中小学发明协会,一学年学生上交的创新设计创意表达千余份,申请国家专利数量近160项。积极开展“清理垃圾、美化家园”活动、为地震灾区赈灾义卖活动、“童眼看世界”我看家乡新变化摄影展、“走进军营”等活动,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二、“百千”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一是举行百名校长大练兵活动。全部学校均建立常态化校长听评课制度,校长全年听课不少于60节,并认真落实即听即评、即改即跟进制度。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平台,开展学校管理“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在线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实现名校长教育资源共享。组织校长挂职学习,2011年选派12名城区学校校长“一岗双职”到农村学校支教,进一步提高校长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是举行千名教师大比武活动。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导向,完善评价和奖励机制,评选“胶州名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开展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音体美教师基本功比赛、高中教师业务考核、新教师(教龄3年以下)基本功比赛、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等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构建起“老中青三代携手同进步,市镇村三级统筹共发展”的全方位、多梯次发展新格局。聘请青岛及全国著名专家、教授20余人,发挥“名师”在课改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出胶州市首席教师123人,胶州名师18人,首席班主任50人。

三、“三个十万”活动增强家校沟通互动

一是开展“十万学生大感恩”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讲述感恩之言等,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丰富感恩教育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我和爸爸比童年”、“今天我当老师”、“夸夸我的好同学”、赴军营慰问、“做微尘,献爱心”报纸义卖等教育活动,确保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设置“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感恩教育日”等,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二是开展“十万家长进讲堂”活动。积极拓宽育人渠道,依托“四个讲堂”,实现“四讲四听”:通过专家讲堂、教师讲堂、互动讲堂、网络讲堂四种形式,做到专家讲、家长听,老师讲、家长听,家长、学生互讲互听,媒体讲、家长听,帮助广大家长增长教育经验。搭建“三个载体”,实现“互动三赢”:每年举办一次“家长教育活动开放周”,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共成长”系列活动,每季度开办一次“家长论坛”,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目前,家长进讲堂达30万人次。

三是开展“十万亲子共同做家务”活动。2012年,在全市重点开展该项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开展“我跟父母学劳动”等活动,与父母共同洗衣、共同做饭、共同打扫卫生,教育学生从简单家务做起,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全面提高创造能力。

(作者:山东省胶州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上一篇:平阴县积极探索“联休式”配餐模式 下一篇: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