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沿黄一带枣树种植资源调查

时间:2022-07-25 07:24:30

陕北沿黄一带枣树种植资源调查

摘要: 榆林市沿黄河六个县是传统的产枣县,具有发展红枣产业的良好条件,是发展红枣生产的优生区。本文详细调查了陕北沿黄河一带的枣树种植情况,分析了陕北沿黄一带枣树分布现状及主要枣属植物情况,并提出了枣树丰产栽培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 枣树; 种植资源; 陕北; 黄河一带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20-02

枣树原产于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当今第一大干果,具有结果早、适应性强、耐瘠薄、易管理、营养丰富、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一个新的热点。在沿黄河一带种植枣树可起到防风、固沙、防水土流失、减轻干热的作用,是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良好树种之一。

榆林市沿黄六县是传统的产枣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发展红枣生产的优生区,也是全国五大红枣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的优势确定为富民富县的一大支柱产业,研究制定了《红枣产业化十年发展纲要》和实施方案,为搞好红枣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榆林沿黄一带枣树分布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陕北榆林地处红枣业黄河产区的中心,是公认的红枣优生区和适生区。榆林沿黄河枣树主要分布在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6县黄河沿岸。截至2004年底,全市枣树面积已达160万亩。沿黄区域形成了长约347.5公里的红枣林带,挂果面积120万亩,年产鲜枣12万吨。

总体上看,榆林红枣资源面积广、产量大、品质超群,分布集中,优势突出。20世纪末,从发展市场经济、开发农业特色产市政府把红枣作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确定了“东枣西延”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加快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规划及实施意见,确立了发展红枣产业的指导思想,制定和落实了优惠政策,广泛筹集了建设资金,把红枣产业的开发任务与退耕还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时,加大了科技进步力度,引进了先进地区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经验,提高了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红枣产业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著,成为榆林市特色产业开发的新亮点。

榆林枣树生产中突出问题,一是产后管理方式老化陈旧,加工技术落后,使得品质上台阶受到限制,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影响枣产业的大发展。二是土壤条件改善缓慢,管理粗放,枣树产量难以稳定。三是病虫防治不力,枣后期膨胀快,糖度大,易生虫害,尤以红蜘蛛、食心虫、粘虫危害为重,严重影响枣产值的提高。

二、榆林沿黄一带主要枣属植物情况

枣属于鼠李科枣属植物,枣属植物约有100种,目前榆林市仅发现有枣和酸枣两种。

酸枣,广泛分布于我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坡畔,以灌木表现为主。酸枣抗性很强,耐寒,耐旱,耐瘠,可用作枣树的砧木及育种材料。酸枣果形多样,有圆形、纺锤形、陀螺形等。果小皮厚,成熟时初橙色、后红色到深红色。肉薄核大,酸或甜酸,核圆和长圆,两端较钝,有1粒-2粒种子,种仁大多饱满,可入药。主要有以下品种:

木枣。木枣,其果实中大,果形长圆,果皮深红。果肉含糖量一般,口感较差。树势中庸,树体高大,易直立,采前落果较轻,不易裂果。木枣变种较多,栽培范围较大,缺点是品质、丰产性较差,优点是适应性很强,是榆林的老品种。

梨枣。梨枣原产运城临猗等地,榆林市1990年引进。果面不光滑,分布淡黄色密集小点,白色果肉,汁液多,味甜,质地酥脆,鲜食品质上等。果实超大,长圆形;果顶平圆较宽,一侧略耸起,中心部凹陷,核尖短,核内无种子。树体较小,但发枝力强,新梢呈浅褐红色,节间较长,树姿开张;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成熟期短,落果现象较重,需分批采收,裂果较轻。是优良的晚熟生食品种。

甜酸枣。此树栽植2年结果,4年丰产。果实中大,果体匀称,果形椭圆,果顶尖圆,果肩平圆。坐果率高,产量稳定。皮薄,深红色,果点不均,白色,较明显,小而密。质地酥脆,汁中多,味甜酸,果肉较厚,品质中等。宜生食,不宜干制。

团枣。团枣树势强健,树体较高大,树姿较开张,产量较高,在我市栽培面积较大,由于有采前落果较重,遇雨易裂果腐烂弊端,近年高接换种较多,面积有所下降。果实中大,圆形或椭圆形,果顶平,果肩平圆,皮薄,色深红,果点小,密度中等。质地细脆,汁液多,味甜,果肉厚,白色或绿白色,品质上,生食、制干均可,果核小而短,小型果核壳软化。

牙枣。牙枣树体强健,自然生长树形比较乱,树姿较直立,坐果率高,产量中等,产量稳定,成熟较晚,多在秋分后成熟。果实中等大,果肩平圆,果顶尖突或平圆,果皮薄,浅褐红色。果肉乳白色或绿白色,质地致密脆硬,汁液中多,味酸甜或甜,品质中上或上,生食、制干均可。牙枣在我市分布广泛,老树产量稳定,幼树果形巨大。变种较多,宜多选育。

三、枣树丰产栽培建议

1. 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的区域化栽培模式。我市适栽区基本在南六县,属丘陵区,地形高低不平,条件复杂,平川、丘陵和山区纵横分布。枣树栽培应根据不同条件而建立不同的栽培模式。在沟渠,川道,黄河沿岸,丘陵等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的栽培模式,包括品种选育、密度、土壤管理等都应建立科学的、针对性的栽培方式。

2. 更新观念,改变传统育苗方式。建立良种、壮苗、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集中进行育苗,用ABT生根粉或根宝处理,还可利用地膜覆盖,提高根蘖苗的成活率,枣树根系容易木栓化,失水很快,传统的枣树繁殖方法难以满足大规模发展枣树的需要,且不利于新品种的引进,近年来各地多采用根蘖苗归圃育苗的方法,但往往由于组织不善,管理不精,致使成活率低,而且常出现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可利用本地酸枣进行有性育种,再行枝接,改善枣树的适应性。

3. 挖掘枣树种质资源。深入搞好选优工作充分挖掘种质资源:一是在我市现有的枣树品种中选择优良单株和优良芽变,把最优秀的品种推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因地制宜地引入省内外优良品种,尤其要重视优良鲜食品种的引进。

4. 实行枣粮套作。枣粮套作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各个枣产区,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枣粮套作的面积不大。建议在南六县的丘陵区大力发展枣粮套作,这对增加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防止丘陵区水土流失、使绿化和效益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平川枣粮间作,行向最好为南北向,行距不应小于15米,株距可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而定一般以4-6米为宜。品种要选用优良的生食品种,如梨枣、冬枣、金丝枣等,也可选用兼用品种,如骏枣,壶瓶枣等。丘陵地区搞枣粮套作,行向可沿等高线栽植,或在梯田边埂栽植,株距以5-6米为宜,品种最好选择干制或兼用品种如壶瓶枣,骏枣,赞皇大枣等。

5. 枣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通过调查,笔者认为枣树密植栽培首先应选择较好的立地条件;其次要选择适销对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该品种又必须具有早实、丰产的特性,这点是枣树密植丰产最为重要的;第三,要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使密植园的综合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枣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是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为集约化经营的一种尝试,我市在这方面已有良好的开端,在米脂县十里铺乡孟岔村的10公顷密植园已初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加强大树的改造管理。在我市的老枣区,上百年老树常分布在村头地旁,虽体腐身歪亦坚持不衰,但树形老化,根系生长受限,病虫严重,品质不高,效益低下。通过合理改造和管理如刨皮、去根、高接换头、刨树盘、开沟施有机肥、叶面喷肥、结合适当修剪可有效利用和改变老树的面貌,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枣树高接换头在我市枣树老区普遍进行,取得良好效果。高接换头树要特别重视地下部的水肥管理工作,否则会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需要注意的是对老树不能进行环割环剥,主要是从土壤改良、病虫防治、品种改换等方面入手。

四、野酸枣资源的合理利用

榆林市的酸枣仍属野生状态,自然生长,耐瘠耐旱,放任不管,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进行荒坡野生酸枣就地嫁接,是利用酸枣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市南部沟壑区丛生大量的野生酸枣,可以组织本地农民进行优良品种嫁接,在改变荒山秃岭面貌的同时,可以多快好省地发展枣树,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酸枣开发利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药用和酸枣加工。酸枣仁是我国的特产药物之一,自古以来已被利用。酸枣含有大量的Vc。每百克果肉Vc含量达1000毫克,加工成酸枣仁和酸枣饮料可大大提高酸枣的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其次酸枣是丰富的育种资源,利用其抗性强、品味独特等优势进行有性杂交,是培养新品种必不可少的有效资源。

上一篇:做好职工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下一篇: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