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助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时间:2022-07-25 05:35:32

温馨助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妊娠生育过程中的的种种问题也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更是患者十分注重的问题[1]。为了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保证产妇住院的舒适度,笔者进行了此次实验。本文通过对运用温馨助产护理的试验组与未运用温馨 助产护理的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探讨经过温馨助产护理后,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变化,以及温馨助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的240例围手术期产妇均为一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专科进行住院护理、生产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运用温馨助产护理的140例产妇为试验组,未运用温馨助产护理 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试验组,孕周38~41周,平均( 39.2±0.8周,年龄23~42岁,平均(26.9±5.2)岁,住院时间7~12d,平均(9.0±0.3)d;对照组,孕周38~41周,平均(40.0 ±0.5)周,年龄22~37岁,平均(27.3±1.8)岁,住院时间6~12d,平均(8.0±0.9)d。此次参与调查研究的产妇均为头胎生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其他并发症。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运用温馨助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方式。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相关数据探讨温馨助产护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产后出血量大大减少,产后出血率也大大下降(p

表1 两组产妇满意率情况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分娩时产妇产生的焦躁情绪。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一方面要忍受从未经历过的宫缩痛,另一方面又担心宫内胎儿是否良好,自己是否能顺利分娩[2]。因此对分娩充满了紧张、恐惧和不安,这种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富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出血量增加,产程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加等现象[3]。因此要注重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温馨助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1)产前护理: ①2名护士专门负责2~3名产妇,责任到人。这2位护士随产妇住院开始即系统连续的跟踪护理此2~3名产妇,细心解答她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旦产妇有突发事件发生,家属也不要惊慌,直接找到责任护士即可解决。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增强分娩的自信心,教会产妇自我减痛及放松的技巧[4]。② 为产妇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住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只有在一个安静、整洁、干净、温馨的环境产妇才能很好地缓解 紧张情绪,耐心听从教导。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流通,定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降低含菌量。③注重产妇的营养供给。为确保产妇的身体素质,为产妇提供温馨的助产护理,要特别重视给予产妇家属正确有效的护理教育,大家一起努力根据产妇的个人喜好,制定出符 合产妇的营养计划。(2) 产中护理。①对待自然分娩的产妇,要给予其最大鼓励,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运用激励的语言,告诉产妇她的每一点进步,一边抚摸产妇,一边协助产妇摆好。并不断和产妇交流来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产妇的紧张、焦虑。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维护产妇的自尊,并做好保暖护理。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帮助顺利生产。②对待剖腹产产妇,护士可以根据产妇的喜好,适当选择一些轻松愉 快的音乐进行播放,防止产妇因手术时间过长而产生焦躁心理[5]。而且要注意消除剖腹产产妇对麻醉的恐惧情绪,帮助她们了解相关知识。(3)产后护理。产后尽量较早的让产妇接触孩子,进行吮吸。加强对产妇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相关教育,传授较为有效的经验,最大程度上缓解产妇可能产生的焦躁情绪。产妇 临近出院时,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教授产妇有关产后复查、胎儿免疫、胎儿喂养、产后身体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产妇的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产妇的舒适度, 提高医院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雪英.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6):37-38 .

[2] 林家娟.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30-31.

[3] 翟慧贤,张芹.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应 用[J].哈尔滨医药,2010,30(6):56-57.

[4] 毛莉.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174-175.

[5] 韩枫.剖宫产术中温馨护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12):183.

上一篇:“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提升教学理念 淡化学科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