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跑在机会前面的女主播

时间:2022-07-25 05:14:57

张泉灵:跑在机会前面的女主播

采访张泉灵,她把时间安排在晚上九点以后。她说,九点钟是小儿子睡觉的时间,这之前,她要陪着他讲故事。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相信,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女主播,也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在低垂的夜幕下,张泉灵很快又进入她的新闻人的角色,侃侃而谈。从北京奥运会到汶川大地震,这一年的新闻事件在她的脑海中依然记忆犹新。

北大才女走进东方时空

今年的张泉灵一直在忙。北京奥运采访,张泉灵和同事们在赛场外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半个月。而这之前,她曾深入汶川地震灾区第一线做现场报道,和灾区人民一起度过了那一段艰难时刻。

5月9日,张泉灵还在海拔5150米的珠峰大本营做圣火耀珠峰直播。在听到地震发生后,她一天都没有休息,申请从拉萨赶到成都,并立即赶往北川县进行报道。她于下午三点半左右从成都出发,一路往北,历经三个多小时,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在北川县入口前的山脊公路转弯处,发回了第一段为期四分钟左右的现场报道。晚上22点左右,张泉灵转移到了绵阳的避难体育馆附近,发回第二段现场报道……

这样的角色切换和状态调整对她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中央电视台许多大型直播和采访中,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真诚自然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1973年出生。大三时,央视与北大合作电视系列片《中华文明之光》,要找一名北大在校生来主持,而就读于德语系的张泉灵从小就是文艺骨干,学过舞蹈、话剧、绘画,当过校广播站的“头儿”,在筛选中脱颖而出,站在了摄像机前。就是那一次,让张泉灵有了当主持人的理想。大学毕业那年张泉灵本来已经在上海找好了工作,可听说央视开始在社会上招聘,还是毫不犹豫地从上海回到了北京,并考进了央视海外中心的《中国报道》栏目。2000年《东方时空》改版,主持人张羽向《东方时空》当时的制片人推荐了她。无论是采访,还是做主持人,张泉灵的语言表达都准确流利。是天赋?张泉灵说:“我出生6个月就会说话,1岁的时候就会说很流利的句子,算是天生吧。”但后天,张泉灵也是非常勤奋的。张泉灵说:“不管多忙,我一直有写东西的习惯,我会将自己的想法都落实到文字上,我觉得流利的文字表述能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也算是我的经验吧。”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在《东方时空》,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三峡大坝合龙、雅典奥运会、连战、宋楚渝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张泉灵通过不断地证明自己,显示出了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当被问及最偏爱哪个节目类型时,张泉灵没有丝毫犹豫:“我最爱做的就是现场直播。我不会让自己永远坐在演播室里,主持人需要‘接地气’。”

的确,对于张泉灵的主持生涯影响最大的,正是几次直播节目:“2001年,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那是我第一次担任直播节目的现场记者,我发现做现场记者原来是一件这么有乐趣的事情。第一个乐趣是直播节目带来的挑战,我的话一出口就变成了新闻。第二,那种和新闻同在的感觉太好了!”

2002年的阿富汗之行,对张泉灵也是意义重大。按原定计划,采访小组只是跟随为阿富汗送去战后第一批救援物资的中国救援队完成常规报道。但是,小组到达的当天晚上,也就是3月25日,阿富汗发生了5.8级地震。第二天在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我们跟大使馆的一位政务参赞打了个招呼,租了一辆铃木牌四轮驱动吉普车就去北部山区的那赫陵了”。这是张泉灵第一次真正在一个不可知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情是我一辈子再也不可能遇到的,比如住在距离阿富汗首都70公里的大车店里,和语言完全不通的大兵打交道……我觉得我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阿富汗之行,证明了张泉灵单独行动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一名单独行动的前方记者。”同年6月,成都小伙子李勇准备徒步穿越罗布泊,央视派出一个小组对李勇进行跟踪报道,一行30多人中,还未抖落身上硝烟的张泉灵是惟一的女性。“当我去罗布泊的时候,看节目的观众并不多,我为什么要去做?就是为了证明一点――我是一个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做直播的主持人。”

2003年“非典”期间,张泉灵做了十几天的直播主持人,虽然身在演播室,但“那是我直播生涯中变数最多的一次”,有几次节目都开始了,嘉宾还没有来,仍在一线奋战。“在播这个小时的节目时,我完全不知道下一个小时的节目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次直播,张泉灵实现了一个突破:“以往我对着采访对象说话时非常自如,但如果单独对着镜头表达就没有那么自如了,这十几天让我在心理上完全克服了这一点。”

2005年,直播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使张泉灵认识到:原来时政新闻也可以做得很好看。“这两次访问采用了很多直播的形式,恐怕是以往少见的,事先我也没有稿子,这就给了我很大的空间。”

一步步走来,张泉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这每一步,张泉灵都留下了坚实的脚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外人看来,张泉灵是幸运的。但张泉灵自己觉得,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她说:“机会落到你身上,说明你有准备,说明你之前的工作、努力,别人看到、认可了。当然有时候自己也要争取。”

我要把更多的快乐带给观众

有人问过张泉灵,“你觉得你做电视节目的优势在哪儿?”她回答说,现在有好多的主持人不是因为漂亮,而是有敏锐的反应能力,有很强的求知欲。张泉灵的优势正是这几方面兼具的。

在谈到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时,张泉灵说有个观众对她提出的意见,让她印象最深而且改正最快:“有一次一位女观众给我打电话,说她和孩子都特别爱看我的节目。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来,你的指甲太长了,能剪剪吗?”那天正好是张泉灵刚出差回到北京,没顾上剪指甲。这件事情对张泉灵触动很大,“主持人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事实上你不经意的一些地方可能都在传达着一种信息。”

连没剪指甲的细节都会被观众提出来,这个主持人当得够辛苦了吧?张泉灵却不认同:“当主持人‘唠叨’得到的好处比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因为所有人的辛苦都凝聚在你一个人的身上。记者就比主持人辛苦多了,但成就感却不如主持人。做一场节目,主持人是要从头盯到尾,但也有比你来得早、走得晚的人啊,比如灯光师。即使是战地的直播主持人,虽然危险性很大,但大家还都记住你了呢,那些扛摄像机的摄像师有谁能够记住啊?!”

在张泉灵的言谈中,“快乐”出现了很多次。1996年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她之所以选择记者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这个职业让我很快乐”。

张泉灵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中提出的目标也不离“快乐”二字:“我想做一个让大家感到快乐的新闻主持人,把我做新闻的快乐带给观众。因为在新闻现场我真是很快乐,但也许在告诉观众的过程中,这种快乐被过滤掉了。我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已经看到了方向。”

把做菜当作是生活的享受

作为主持人的张泉灵深受观众喜爱。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干脆利落、风风火火的女性还另外深藏不露的揣着一身好手艺呢?且不说无论中餐还是西餐都难不倒张泉灵,单是拥有中级调酒师资格证这一条就足以让人大吃一惊!对于美食,热爱生活的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来自上海的张泉灵能做一手极好的家乡菜,比如梅干菜烧肉、醉蟹什么的。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研究烹饪呢?张泉灵并不是直到工作以后开始学做饭的,她从小可就是一把好手。说起张泉灵学做菜的动机,她先开玩笑地解释说,那是因为小时候大人都教育说女孩子要是不会做饭就会嫁不出去,这使得小泉灵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意识”,于是开始跟着张爸爸学做菜。不过实际情况却是由于父母都是双职工,下班较晚,乖巧懂事的张泉灵放学回家后就主动承担了做饭的任务,久而久之,自然厨艺大增。

当然,现在对于张泉灵来说,做菜已经成了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家务活,“我不会照着菜谱一招一式地去做,每次都会尝试一点小变化,这样就不会觉得累,真正爱做菜的人都不仅仅只是为了做给自己吃的”,所以,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偶尔有空,张泉灵会选择把朋友同事请到家里来,然后亲自下厨露上一手,听到朋友的称赞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总的说来,川菜、湘菜对于张泉灵都很有吸引力,当然最吃不厌的还得数上海的家乡菜。

不单是上海菜,西餐也是张泉灵的拿手,咖喱饭、煎牛排对于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而谈到酒,张泉灵更是兴致勃勃,她认为酒在中西饮食文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谓美酒佳酿,酒的色与味,饮酒的气氛都值得品味,多喝虽然伤身,但是适量的品尝却是很享受的事情。在喜欢创新,充满好奇的张泉灵眼里,调酒就跟烹饪一样,都是充满创造力的事情,需要一点灵感,在掌握了基本技能以后,就可以不断变换新花样。

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业余生活,张泉灵都抱着十二分的热情去面对,而正是内涵与外在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她事业上的成功,成就了她不断开拓、积极向上的未来。

“我想做一个让大家感到快乐的新闻主持人,把我做新闻的快乐带给观众。因为在新闻现场我真是很快乐,但也许在告诉观众的过程中,这种快乐被过滤掉了。我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已经看到了方向。”

“我最爱做的就是现场直播。我不会让自己永远坐在演播室里,主持人需要‘接地气’。”

上一篇:女药巧治男性病 男药巧治女性病 下一篇:看尿色 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