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25 04:37:43

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摘要】: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但工程的投资方和工程的承包商由于各自经济利益的不同,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内在矛盾,作为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的关系对做好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造价管理工程质量因素关系

引言

建筑工程得以实施并能实现预定的功能,是通过投资人的资金投入来实现的。但并不是只要投入了资金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工程成果,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而复杂的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人往往非常重视降低工程造价、尽快交付使用。为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很多投资人自然而然地采取压低工程造价的方法。而工程承包人参与工程建设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会尽可能提高工程造价。二者的分歧在工程造价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这就使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有时这种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合理认识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辩证关系十分必要,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

一、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

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建筑产品投入产出的正确反映,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能保证建筑产品供给双方的经济利益,能保证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合理的工程造价也是施工企业投入的成本的正确反映,从而能真正促进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技术进步,使他们在工程造价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降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给业主节约投资,从而在良好的运作方式中获得盈利和发展。

2、过低的工程造价的影响

降低工程造价是承包商获得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许多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的高低悬殊较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单一地从工程造价方面来考虑中标单位的选择,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过低的工程造价将会限制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的过程中的投入,施工企业在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从造价中提取一部分的资金作为利润,这将导致他们降低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在买方市场为背景的建筑行业内,过于追求低工程报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许多豆腐渣工程的源头。在建设工程的建设中,由于这个项目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质量标准下,若工程造价过低,就必然导致用材的不足或材料本身的出现次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今后使用和安全都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过低的工程造价不但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同时也会对工程项目今后的运行和利用造成安全隐患。

3、施工质量的低劣导致造价的增加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劣质的建筑产品不但需要大幅度地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甚至于推倒重建等,造成人工、材料、机械和能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额外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建筑产品质量的低劣还会降低建筑产品的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间接带来如生产的停工,房屋、桥梁、江河堤坝等重大灾难,造成国家和用户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使建筑工程造价不断提高。

二、正确处理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1、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

根据建设工程的几个阶段: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实施工程建设阶段、竣工阶段。不同的施工阶段,其所及的资金用途也不相同,其所需要进行的资金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造价管理体系下,所得出的造价金额才是比较科学的,也能保证工程造价资金可以在各个阶段得以应用,并且得到正确应用。而不至于出现资金在某一阶段使用后,会造成其他阶段的资金短缺。例如:在设计阶段,一旦所进行的编制设计概算被确认为合理的,经过批准后,不得任意改变和突破;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情况,尽量注意避免变更费用的产生,或者避免因工程变革而造成的浪费,此外,在招投标阶段,开发公司可以要求建设单位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将工程造价控制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更能合理的控制住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合理确定质量控制目标

即对建筑产品的唯一性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确定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是次要的或过剩的,以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弱次要的功能,去掉过剩的功能,补充不足的功能,使产品功能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更好的保证质量目标。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方能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

3、加强承包商对工程的管理

(1)材料及人工的管理

在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通常占整个费用的70%-80%。在施工期间,因施工周期较长,物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波动,造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价格,人工费用波动,而实际上,材料及人工费下降时,工程造价并没有发生变化;当材料和人工费上涨时,通常合同里会给予一定补偿,无形的提高了工程造价,还会形成业主和施工企业的矛盾。因此,施工企业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准确预测市场的能力、减小材料波动引起的工程造价的提高。

(2)新技术的应用

施工企业从工程中标到项目竣工,期间的周期相对来说还较长,在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会不断涌现,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及施工人员应掌握动态,不断探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便减少工程量,提前完成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使其利润最大化,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加强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管理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加强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管理,择优选用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各承包施工企业应在保证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多种施工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选定最能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且使造价最低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窝工、浪费工时的现象,对各个工种要做到合理调配,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进场、退场的灵活调度,避免台班费的浪费。

4、做好施工现场签证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建设周期长,设备材料型号规格多、价格变化快,工程合同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完整的预见和约定。此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现场签证而最终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所以应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签证、施工变更签证。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也只有树立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工程质量的经济保证的理念,才能做到优质优价,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才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市场中进行竞争,投资者的工程投资才能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和回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途径,要想严格控制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就必须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着手,运用建设工程内在的经济规律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质量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瑞.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2】胡静芳.工程质量状况及工程造价管理改革[J].山西水利科技.2003.

【3】于茜薇.工程项目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悬挂链曝气改良A2O脱氮除磷工艺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冬季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蒸养及温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