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时间:2022-07-25 02:06:2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目标;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51-01

语文教学长期“少慢差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作为一线老师,我们不必去纠结教学制度这些内部因素,也不必去厘清与教师相关的外部因素,就从单一的角度去思考具体优化策略,可能更务实。下面就以《去年的树》为例,谈一些课堂教学优化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优化

(一)优化教材目标为学生发展目标

《去年的树》一文,多数教师会把“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写进教学目标。台湾省台北市吴兴国小的黄敏老师是这样写的:“1.愿意参与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2.对朋友、守信及牺牲奉献等概念与行为进行深入探讨。3.学习如何深刻地描绘朋友的关系。”由此可看出,紧扣学情,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可能优化教材目标为学生发展目标。

(二)优化静态目标为课堂生成目标

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在品读“天天”时,没有简单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悟点评,而是先让学生齐读故事开头,再想一想“鸟儿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学生回答“难过、开心……”,追问“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聚焦在品味“天天”这个关键词上。关键词“天天”属于静态目标,王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定位时,学生初步体会了鸟儿的情感,则属于动态的课堂生成。后续,教师配乐,共同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读出一棵健壮高大的树,一只小巧玲珑惹人喜爱的鸟,堪称课堂生成的典范。这样的课堂生成,从学生角度考虑,设置教学目标,采用启发式(师生并重)结构或开放式(侧重学生)结构。

(三)优化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

澳门特区望厦区庇道学校的梁怡安和曾韦迪老师执教《去年的树》,落实“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目标时,把复述故事和布置任务都给学生,其余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森林内的花草树木、小动物、小鸟等,在音乐声中演绎呈现课文,在学生互评、自评及心得交流中理解童话的寓意。由此可见,当单一的教学目标,即便是枯燥的内容,被设计成有趣的学习活动时,目标就会多维化,更容易实现。

二、教学内容优化

俗话说“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面对《去年的树》平淡的语言特点,王崧舟老师引入《巨人的花园》中的文本对比朗读。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整合了教材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进入了文本,进入了人物内心。可见,教材无非是提供了一个“例子”。 优化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跳出传统教课文的窠臼,只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找到本体性知识,搜寻更多的“例子”完成整合优化。

三、教学过程优化

优化教学过程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用一条主线贯穿,每个模块由无数的教学点组成。比如近年兴起的对话阅读教学模式,就根据学生活动分为“参与―体验―分享式”“合作―交流―评价式”“涵味―熟读―玩味―批注式”等。每一个学习活动就是一个模块,在该模块中安排承载相应的教学内容,点与点之间相互联系,与教学时新生成的点交织,构成丰厚的语文学习模块。

如果是阅读教学课,教师必须认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找准那些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的语言训练点,结合文体及作者的语言风格,才能在阅读活动中安排有效的阅读指导。对于一些具有写作借鉴价值的课文,还要揣摩其写法,找到能让学生需了解、可借鉴的点,安排读写学习活动。

四、师生活动优化

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知结构。一个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为六个等级: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个体的认知不尽相同。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大多数学生对于该内容大致在哪个认知等级,安排学习活动。再安排适量内容向下夯实,照顾学困生;增加向上的内容,培养优等生。此外,还可根据知识内容的类型安排学习活动,如陈述性语言知识,就采用讲解描述,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对于程序性语言知识,就采用体验或练习的方式,解决“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如果是策略性知识,则安排完成具体任务为主的学习方式,解决“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问题。

五、评价反馈优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准确定向学习。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引导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这点必须引起教师们的深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伶俐,章慧芳.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J].江西教育,2009,(8).

[2] 茅琳琳.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课堂评价初探[J].考试周刊,2007,(7).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浅论借助化学实验推进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