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7-25 01:38:30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摘 要: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存在着预算收入编报不实、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不健全及部门预算绩效未达预期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部门预算编制;问题;措施和建议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下,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预算管理。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部门预算编制体系逐日完善,预算约束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整体水平大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有所提高。但作为预算改革的最基层县级单位,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存在实际问题,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有待于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

一、我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的成效做法

(一)统一预算编制方法,预算审核细化

统一编制时间、编报程序、口径标准、技术方法。推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取消各部门支出基数,实行收支脱钩。采取上报、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加强各部门的预算上报数与实际工作职能的匹配审核,提高部门预算编审管理的质量。

(二)细化预算编制

一是收入预测科学、完整。根据上年收入完成情况,客观考虑预算年度经济形势对收入增减变动的影响,科学预测编报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提前告知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合理预计,对上级的各项补助收入全部编入当年收入。二是支出预算编制精细。全区33个预算单位全部按照定员定额进行预算编制,覆盖率达100%。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核定公用经费年人均定额标准,制定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定额标准,控制培训费及“三公经费”,建立适合工作需要的逐年调整的定额标准体系。

二、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收入编报不完整

一是部门非本级财政补助收入数据预测不够真实。一些部门如房租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在编报预算时,常常以非财政补助收入难以预测为由,预测数据偏低,尽可能的增加财政资金弥补各项经费,从而使数额不小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任由各部门自行控制收支规模。二是上级补助资金难以合理预测。地方预算收入包括当年财力、上年结余以及上级转移支付。本级当年财力能够完整的编入预算,但是上级转移支付还存在没有编入当年部门预算或只部分编入当年部门预算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上级财政部门不能准确提前告知所有下年度的所有转移支付事项,无法正确编入部门预算。

(二)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一是部门预算科学合理的正常支出的定额不能真实反映正常消耗的实际水平。目前核定的定额标准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尺度上的等额,部分单位部分定额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也有另一部分单位定额超过实际支出需要,在实际预算执行中中存在正常公用占用项目预算的现象。二是预算与决算的有效衔接不够。根据近几年县区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看,年初部门预算与年终部门决算比对结果背离,预算执行过程中频繁追加预算,各单位还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致使年初预算失去应有的约束力。此外会议费、物业管理、办公楼装修等公用经费无统一的编制标准。目前,对此类费用主要是按单位单项核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造成部门间差距较大及资金效益不高,同时,加大了资金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三)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未达到预期

一是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理顺。预算绩效评价设计政府、财政、审计、监察及项目单位。财政内部也涉及不同的业务科室,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的建立还有待在工作中加强,谁是责任单位,谁负责问题不明确。二是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县区级财政部门对于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设置工作上还是套用上级财政的指标体系,这样照搬硬套,难以科学客观的反映项目所取得的绩效。

三、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

一是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加强部门预算与角色信息的衔接,加强对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各类收入的整理和分析,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按照“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将全部收入包括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事业收入等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单位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完善定额核定方法,根据部门履职需要,在合理划分部门占用公共资源的基础上,将部门预算与部门占用公共资源向结合,建立健全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三是根据部门的不同职能特点,设定不同档次的定额标准,建立健全定额标准调整机制,根据物价指数或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四是严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范围。明确属于基本支出的费用范围,压缩并逐步取消属于部门一般行政管理实物的经常性业务项目,明确项目支出涵盖的范围,合理设立项目,杜绝概念不清,模棱两可的费用支出。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人大批复的部门预算,部门在批复的预算总额内确需进行项目调剂的,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各部门按照均衡支出的要求,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二是财政部门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及时掌握部门预算执行动态,定期总结分析,监督各部门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增强财政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三是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根据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的通知》要求,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三)推进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是结合各相关部门、行业,紧跟中央和省、市财政步伐,抓紧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体系完善、指标科学、责任明确、约束有力的符合县区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二是稳步推进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研究确定绩效评价试点单位和项目,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在政府部门中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发现绩效评价对象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案,提高部门理财水平,进而由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的编制相结合,对使用财政资金绩效好的部门,在编制下年度预算上给予增加或优先考虑,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予以调减或根据财力水平排后考虑。

(四)加强各项财政改革措施的协调和衔接,增强预算管理的合力效果

加强政策制定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的衔接,建立财政政策的联动性。一是逐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简化资金拨付程序,加快拨付速度,加强授权支付的动态监管,发挥财政对预算资金的全过程监控。二是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约束力,最大限度减少执行中的预算调整,积极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建立资源共享制定,减少人为干预,缩短政府采购周期

(五)提高预算编制认识,确保预算编制效果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既是贯彻落实《预算法》的要求,也是单位正常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有力保证。各部门是预算编制的主体,财政部门是审核的主体,双方都承担重大责任。编制部门预算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工作,单位领导需要高度重视,要结合年度目标工作任务,统筹考虑部门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编制切实可行的部门预算。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充实业务精、素质好的财会人员,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丛杰 林铁锋.浅谈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上一篇:浅析书法教学与意志培养 下一篇:情境教学在外贸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