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7-24 08:31:19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任务型教学(task-teach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着眼点是学生的“学法”。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体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价值。它要求教师从学习者“学”的角度出发,依据特定的教学目的,以话题为单位,以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兴趣爱好为依据,设计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以交际为目标的各项任务,让学习者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目的语去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特点恰好与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吻合。

2001年修订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面对新课改,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从学生角度来讲,任务型教学就转换成了任务驱动型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学会人际交往。从社会媒体、故事、诗歌等作品获取所学语言传播信息,并使之灵活应用。在小学阶段任务型驱动型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一种新的语言韵律,体会它的实用价值,获得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经验,并从中得到乐趣。任务驱动型学习能促进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任务型教学途径之一:注重计划性

所谓“任务”,是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信息的一个活动。

任务型教学途径遵循的原则是:(1)语言及其情景真实。(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3)形成阶梯型任务链。(4)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注重计划性。通过教师的策划、引导、学生入境、表演、展示结果、自评,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整个任务。其中的学习策略可以是多样化的。可采用观察、发现、归纳、推测、查阅、询问、讨论、探究等方式来调动感悟能力,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中始终贯穿着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应该是教学活动中的主流,它有计划的锁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一方面是“驱动器”,另一方面是“文件夹”。

二、任务型教学途径之二:增强灵活性

一切源于生活的题材,才最具生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择话题,有利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宽松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这便是任务型教学中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没有计划、不可预料的,是需教师去捕捉的情境,是稍纵即逝的机会,是最贴近生活、最易感悟、最易开发思维能力、最有实效性的活动。然而它是灵活的、实发的,因此,也是不稳定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激情放送,是任务教学模式的一个小高潮、一个亮点。因此笔者认为,计划性和灵活性之间是整合的关系。任务型教学模式应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使课堂活动既有“锁定目标”又有“激情放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吸引力、具有活力、具有现实创新能力。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捕捉到的一个实例。一次,笔者在上课前发现一个男生将上衣围在腰间,便马上捕捉到这一场景进行复习活动。首先提问说:Whatishewearing?有些学生回答:He is wearing a T-shirt.还有学生答:He is wearing the trousers.当有学生说:He is wearing a blue skirt.便赞赏地说:Yes!同学们都笑了,情绪高昂。紧接着又问:What is wrong with him? 同时还给同学提示了一个“猜想”的动作。马上就有同学说:I think it is hot.还有同学说:I

think he is hot.我说:I think his trousers…至此,停下来,并做了一个动作。学生马上接下来说:are broken.当男生听到笔者的猜测时,他马上解下腰间的衣服。笔者又引导学生说:You see.同学们一同说:He takes off his T-shirt.笔者又说:I am wrong.同学们则说:We are right.通过这一系列现实场景和应急对话,复习了两种时态、两个句型、一个短语。正因为这种捕捉是由学生自己作演员,它才具有趣味性,才贴近生活,才不需思索,才是自然的流露。这样做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习新知识提起了兴趣。

三、任务型教学途径之三:体验情境化

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学生个体的知识、体验和生活世界为背景,利用多媒体、图片及语言叙述等多种手段,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如:活动课上,组织学生看了一场足球赛后,可让他们过把“名人”瘾和“记者”瘾,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就是新闻会场,“记者们”可以就这场足球赛事提任何问题;“名人们”笑容可掬地回答与解释提问。这种仿真的活动作用于学生心理过程,能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课堂活动的情境创设,体现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实现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判断甄别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要始终贯穿着任务,总任务(General Task)设计由子任务(Sub-task)构成。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总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任务型教学途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在设计难度、系统性、延续性等方面都较难控制。决定任务难度的因素有三个:输入材料因素、学习者因素和活动因素。输入材料因素指为完成任务而输入文章的语法的复杂、材料的长度、所提供的帮助量、文章的体裁、编排的顺序;学习者因素指学习者对输入材料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学习的信心、动机、学习经验、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等;活动因素指改变活动的难度。这三个因素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制约,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协调好这三者关系,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完善小学英语的任务型教学体系。

上一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加强学生财会实用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