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4 07:15:26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14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而对照组加用纤溶酶,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及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4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024-02

The influence of dl-3n-butyphthalide on serum CRP level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EN Wei YI Ji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Songzi in Hubei Province, Songzi 43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l-3n-butyphthalide 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level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46 patients with A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l-3n-butyphthalid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bu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fibrinolytic enzyme.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2 weeks. Results The effect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Dl-3n-butyphthalide; C-reactive protein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致死率,且逐年上升[1]。C-反应蛋白(CRP)常常被用于评判AIS的严重程度和预后[2]。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显著改善AIS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丁苯酞对AIS患者血清CRP的影响及对AIS的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 NIHSS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所有均吸氧支持和对症治疗,均给予0.9%氯化钠250mL+血栓通 300mg (2 支),静脉滴注,1 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 粒/次,3 次/d。而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 250mL+注射用纤溶酶 200U (2支),静脉滴注,1 次/d。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及NIHSS 评分的改变,同时观察临床有效率。

1.3 疗效判定

根据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不能自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0~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以上。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310,P=0.023),但是观察组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3.467,P=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20),见表3。

2.3 NIHSS 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4.37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x±s,mg/L)

注: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的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AIS是由于脑血流的供应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其基本病因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的炎症反应过程[4]。CRP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对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较为敏感,主要由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所诱导产生,其基本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正相关,当病理状态恢复时,CRP浓度也下降。目前CRP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于评判AIS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5]。目前超早期时间窗内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尿激酶溶栓治疗,保护神经功能被认为是治疗AIS中的唯一有效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可[6]。丁苯酞软胶囊的活性成分为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多作用靶点,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抗脑血管缺血作用明显,能显著改善AIS患者的预后,目前作为治疗AIS患者的一线药物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丁苯酞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及花生四烯酸(AA)含量、解除微血管痉挛、清除自由基;重构微循环、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缺血区脑血流和改善脑微循环、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7,8]。同时通过抑制内源性的凝血机制、降低纤维蛋白原,从而起到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其还能提高抗氧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通过多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保护神经元,修复神经功能。

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CRP水平及NIHSS评分间接观察丁苯酞胶囊与纤溶酶治疗AIS中的疗效,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表明通过抗凝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研究对象中CR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表明了AIS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会明显升高,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合经过治疗后急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明显降低,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患者CRP水平越高。经过丁苯酞治疗的患者CRP水平及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同时其临床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丁苯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作用更明显,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循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能力更强。此外,我们并未发现本组患者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应用丁苯酞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应用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浓度,对改善脑卒中病情及预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艳利, 王瑞玲, 魏娟红.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3):1045-1046.

[2] 王艳秀, 吴寿岭, 朱婕高, 等. 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3):244-24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4] 赵彩虹.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123-124.

[5] 王庆峰.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20):4509-4510.

[6] 戴江华.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12):100-101.

[7] 张晓曼, 王润清, 李艾帆, 等.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17):81-83.

[8] 高忠明. 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30-31.

(收稿日期:2013-09-11)

上一篇:关于完善中国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XIAP、c—Jun及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