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小班探讨

时间:2022-07-24 05:34:15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小班探讨

1调查小班与森林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是为了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森林经营单位及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同时便于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和有效管理森林资源,从而为林业的行政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生产组织提供条件。森林区划是以林业区划中的第三级(县级林业区划)为基础,对确定的森林经理对象进行地域上的规划。又可分为四(五)级,即:林业局(县市区)———林场(乡镇)———经营区(该项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保留)———林班(村、屯)———小班。调查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最初是以获取木材为目的进行区划,因此在区划条件中主要以森林资源指标为准,如树种组成、龄组、立地条件、郁闭度(疏、中、密)等,为此又叫林相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又增加了诸如森林健康、火险等级、野生动植物、生物量、湿地资源等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地权属、林木权属、森林分类经营等经营管理属性。随着赋予小班属性的增多,调查小班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调查工作量不断加大,作用也在不断增加。实际工作中许多工程、专业项目也把调查小班作为本身工作的支撑点和落脚点,比如:退耕还林工程、集体林林权划分、公益林工程、湿地调查、动植物保护中的栖息地评价等。因此调查小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小班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1)小班是生态群落和森林区划基本单位。小班以生态群落和森林区划基本单位的形式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排列组成森林景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即空间环境和立地条件的一致性,是当地自然环境和森林群落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小班林相的差异又反应了环境的特征。环境变化的进程常常是森林群落发展历史和森林演替的主要因素,环境综合作用于森林,造成森林局部(小班)差异。如在吉林东部林区其它环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阴坡多生长阔叶林,阳坡多生长柞树林,季节性积水的平缓草甸多生长天然落叶松。这些都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森林小地域差异,森林和环境的统一规律默默在起着作用,而一旦破坏了这一规律,将很难得到恢复。

(2)从森林生态看小班是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单元。它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有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规律;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互为环境又相对独立于周围环境,因此它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它依靠生物链把系统内部结构要素联系起来,通过自然竞争获取能量,对一定程度的外部影响可以利用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因而得以生存;小班内森林的物流、能流能自动平衡和不断补充积累因而得以养分;小班内生物种尤其是优势树种又能自然更新和自我延续因而得以发展。外界的影响如果超过其系统调节能力,小班内的森林就会失去生态平衡而解体,其恢复就只能靠周边环境,如周边环境不能提供支持,结果就是从有林变为无林。

(3)小班是森林生产力估测的支撑和重要信息源。森林生产力是森林与环境之间本质联系的重要标志;是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体现;是衡量林分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而森林景观尺度的森林生产力估测是由小班森林生产力集合组成的。小班森林生产能力可用多种形式表示,例如:①生物量———森林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积累的干物质重量;②碳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成碳水化合物,是碳输入森林生态系中的主要途径。在生态系统中,以总初级生产力来表示单位时间与面积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③蓄积量———森林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立木材积总和。④立地指数———单位面积上林分生产量的比较相对值,用林分在基准年龄(一般指优势种的成熟龄)高峰时的优势木高表示。通过详细记载小班内森林生产力的信息,采用经济分析中的收入(生长)和支出(主伐、生长伐、枯损等)预测林分各种生产量(木材、环境等)的效益,通过货币化表示既为森林经济效益。

(4)小班是森林环境的载体和森林环境效益(价值)评估单元。小班中森林所生存的空间与其周边的一切因素都可称为环境,对于森林来说又彼此互为环境。由于小班内的单位面积森林环境效益相同,同类型小班可用同一种模型和参数来估测森林环境效益(价值),各类型小班按单位面积估测的森林环境效益(价值)之和即为区域内的森林环境效益(价值)。比如:森林环境的直接效益有林分蓄积、生物量、碳储量、降水再分配、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降低温度等;间接效益如对农田防护使农业增产、固碳释氧使空气清洁进而人和动物能获得更多更清洁的氧气、增加蓄水减少地表径流使河水清洁因而使渔业得以发展等。所以一个森林区域内的环境效益(价值)就是由每个小班环境效益(价值)组成的。

(5)小班是是森林经营利用的具体对象和落脚点。小班是森林规划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森林经营利用的具体对象和落脚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要落实到小班,森林资源经营措施类型也要落实到小班。从动态管理的森林资源档案中我们可以掌握森林生长、消亡、利用等变化规律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经济、经营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既是长期经营森林过程中制定林业生产计划的依据也是林分动态变化信息的记载单位。在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的过程中,它即是林业计划调整单位也是经营效果考核单位同时又是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核算单位。

3小班区划和调查的一般步骤

随着人们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作用的认识,森林不仅是能为人类提供丰富林产品的基地,同时也是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主体。它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为此人们非常关心森林的生态环境价值,采用许多方法进行估测,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法等。不管用那种方法人们都试图通过森林内部结构特征与森林环境的相关关系来预测环境效果,通过对预测效果的量化(市场货币化),估测森林的环境价值。这就使小班的作用外延了许多,不仅是原来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同时人们希望为生态环境效益(价值)提供信息和支持。因此小班的区划和调查就应当更加准确、翔实、可靠。小班区划是建立在森林区划基础上的,最初的森林区划是在县级林业区划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首先勾绘出各种线性地物(如河流、道路等)和行政界线(省界、县界、乡镇界等),在按照林班区划条件勾绘林班界线。在林班区划的基础上在地形图上按坡度、坡向、面积勾绘出地形小班的雏形,在此基础上调绘员利用航空影像或直接到现地根据地类、林相的差异勾绘出小班界线。深入小班内用目测和测树工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班属性调查,现地填写调查记录。随着科技进步,调查手段和调查工具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3S技术出现之后,各森林专业调查部门都相继使用了这一技术,但在使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都没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工作流程没有统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差和麻烦,应引起重视。鉴于此,本人对小班区划和调查工作流程提出一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根据森林区划的任务对确定的森林经理对象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可分为四级,即:林业局(县市区)———林场(乡镇)———林班(村屯)———小班。具体操作可根据掌握的资料和软件分内外业进行小班区划和调查。

(1)内业小班区划和调查工作步骤:①利用国土或测绘部门法定的行政区划图、林业部门的森林分布图做底图在arcmap平台上勾绘行政界线、森林经营单位界线、线性地物。一般包括:国界、省界、县界、乡镇界、林业局林场界、道路河流等。可作为森林经营单位区域控制界线。②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叠加地形图做为底图,在arcmap平台上按照林班区划的条件,依据自然线性地物(山脊、河流等)和一定面积控制勾绘林班线。③在第一、二步工作的基础上收集各种林业工程图(林权图、公益林图、退耕还林图、造林工程图、伐区设计图、各种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图等)做为底图勾绘出界限做为小班线。④在arcmap平台上用DEM栅格图(1:25000、1:10000)提取坡度、坡向、海拔等信息,叠加到小班图上记录地况信息。⑤购买高分辨率(0.5~1.0m)遥感影像(航空、卫星影像)做为底图,叠加以上四步界线,将抽样样地信息作为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建立监督分类模板,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勾绘小班界线,判定小班的土地类别和粗略提取小班的树种组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树高、胸径、蓄积等林分因子。把第四、五步的已知和解译信息记录到属性数据库中。

(2)外业小班区划和调查工作步骤。①将内业工作完成的森林区划界线(矢量图)和属性库(二维数据表)导入到外业数据采集器中(一般是掌上电脑PDA或带GPS导航功能的平板电脑),利用移动GIS平台备外业确认和编辑用。②利用外业采集器导航到目标小班进行现地小班区划线修改补充和属性值修改补充,完成小班调查工作。

作者:于世礼 于世宏 牟惠生 吕继春 单位: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敦化市林业局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 下一篇:浅谈生物教学的美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