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4 04:38:35

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高等学校正在进行创业导向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本文正是在审视传统经济法教学弊端的前提下,提出以创业为导向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业导向;经济法;课程改革

一、引言

在大众创新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工作,高等学校应当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和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必须熟悉经济法律与法规,熟知并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从而培养出自身在现代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经济法》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传统经济法教学模式分析

经济法是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具备一定法律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的课程。传统经济法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能与学生创业相适应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繁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规制的社会关系。市面经济法教材内容繁杂,章节之间缺乏逻辑性,对法律条文的介绍源于实践的案例不多,学生不容易接受。教材没有以工作创业过程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宽度不够,所学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创业的需要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现阶段较为紧迫的任务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出“知法律、守规则、会用法”的经济管理类学生。第二,考核方法单一。当前《经济法》大部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平时考试+期末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目类型固定单一,以考察学生的记忆为主,不利于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尝试将考核方法向过程化靠拢,采用“课堂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开(闭)卷考试+实践技能”。在考核内容上,适当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比重,这样不仅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核学生实际动手、分析问题、总结整理等过程化的处理能力,期末考试以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分析题为主,这样学生就能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创业为导向实施经济法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第一,以创业为主线整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审视经济法现有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与就业创业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问题,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应用到高校课程改革中去,使得经济法课程体系的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需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突破传统教科书理论体系的束缚,将学习内容具体化,通过模拟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章节的内容重新整合。以真实的创业项目为主线贯穿经济法课程的全过程.根据创业的流程把经济法分为几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企业成立阶段,主讲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章节内容,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成立注册阶段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根据创业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企业类型;二是企业经营阶段,主讲合同法、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要求学生能够起草不同类型的合同,了解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掌握公司财产归属问题,掌握出现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途径;三是纠纷处理阶段,主讲诉讼法、破产法、仲裁法,让学生掌握出现纠纷应当通过何种方式得到解决。同时把企业经营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商标、专利等问题贯穿其中。第二,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经济法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采用理论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笔者结合授课内容根据创业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提炼将书本上的法律转化为实践,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教师对不同的意见做出点评,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自主处理案例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教学中运用模拟实践教学法,为学生的创业之路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增加情景教学引入任务教学强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经营管理好企业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适时适度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四、结束语

本文意在对传统经济法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促进经济管理类学生有效就业创业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提出以学生需要为本位、以工作创业导向为基础、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三个改革原则,找到了以就业创业需求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实际经营创业项目开发作为任务驱动的改革途径。结合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改革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在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安建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5).

[3]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教育与职业,2013(.5).

作者:张敏

上一篇: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创意实施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