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家长来干什么

时间:2022-07-24 04:21:14

学生的成长来自多方面的关爱与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则是多方面的,毫无选择的。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因此,双方的配合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在校犯错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因此“叫家长”便是一项重要活动,那么叫家长来干什么呢?

原始的做法是家长来校先替孩子受过,被老师指责,继而向家长报告孩子在校的种种劣迹,最后要求家长带回家好好教育。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而结局是孩子回家接受痛批或暴打了结。家长将恨铁不成钢之怒气,以及丢在老师那儿的颜面从孩子这里寻个平衡,除此而外,于事无补。以至学生怕老师叫家长,家长怕老师打电话,而老师却把此招当作杀手锏来使用,但教育效果甚微。

那么,学生犯错该不该通知家长?当然要与家长沟通,且要及时沟通,但沟通的方式与内容是讲究的。

一、热情

老师在接待家长时,态度一定要热情。 对待家长要平等,不可盛气凌人。不能像训学生一样训家长,并且言语要亲切,以便让家长首先放松心理。愿意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扉,而非孩子不好家长有罪,家长是替孩子受过或是孩子犯错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客观地讲,孩子在学校犯了过错难道和学校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吗?班主任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也许这些话在家长心理翻腾无数遍了,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因为孩子在你的手底下,没有哪一位家长“不识时务”,除非转学,如果我们老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更不应责备家长或迁怒与家长了。

二、倾听

让家长主动交待自己的家庭教育状况,从中发现问题,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80%是不一致的,根据我的体会,80%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在父母面前乖,而20%的孩子会因家庭重压而呈相反表现。因此在倾听中我们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品质及心理,更利于教育学生,这是间接资源。在倾听中,我们可以了解家庭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的粗与细,严与松,以及家长自身素质的构成,教育能力的高低,在倾听中,发现问题,从而快速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三、诉说

家长来学校除了诉说,更想细致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他更想知道你对他孩子的评价,以及你的教育情况。因为孩子在校时间比在家长,且这也是问题的要害,或者此行的部分原因。因此客观地评价孩子是十分重要的。老师面对的是众多学生,因此在比较中会对孩子有一个定位。定位过高家长短期高兴,长期难过,并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评价过低会让家长失望,丧失信心。因此“公平公正地评价”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家长会把你对孩子的评价当做“圣旨”一样深信不疑。

其次,诉说学校教育工作,学生在校犯了错,老师关心了吗?教育了吗?一犯错就叫家长,把责任全推给家长吗?学校教育有什么高妙之处,老师是如何关爱我的孩子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家长的脑子里转来转去但都碍于情面,考虑到后果而不好意思这样直截了当。那么我们不妨主动点,让家长今日收获多一点,重要的是只有你的诉说才能让家长了解到老师的辛苦与不易,才会更好地理解老师,支持老师,让家长觉得我们的老师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不是直接把问题甩给了家长,且也是为难了,才希望家长助一臂之力的,只有到了这样家长才能真正和老师站在同一位置,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主动提出良好建议去教育孩子。

四、商议

老师了解了他的家教的模式,家长了解了老师的工作艰辛,接下来就该商议如何教育的问题。在这样的“商议”中一定是相互体谅,互相积极配合的,并且有一些“办法”才是确实可行的,而不是简单地来受训,回家施暴,此事作结“这样的简单直接。

五、追踪

相信前四步的“家长”洗礼,一定会使家长有所作为或是有所改变。同时这种改变也会程度不等地表现在孩子身上,因此及时地向家长报告转变,一会让家长感觉到你对孩子的关心,同时也会让他体会到家庭教育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并同时更加愿意家校合作。因为孩子的转变对家长来讲比我们要高兴十倍。同时为了防止一些家长“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我们也应持续追踪调查,让他丝毫不敢怠慢放松,因为有你在督促,并且你那么关心他的孩子会让他汗颜或不得不负责任。

老师的态度与方式决定了“叫家长”的影响,意义和效果。因此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老师,也包括如何与家长沟通,也让家长乐于“被叫”,希望“被叫”。如果家长付出多了,那我们的工作不就轻松了吗?那我们的工作成效不也更显著了吗?因此,“叫家长”也是工作的艺术。

上一篇:耕耘心灵 走近学生 下一篇:激发兴趣 阅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