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开启人生 “阅读”润泽生命

时间:2022-07-24 02:56:39

“悦读”开启人生 “阅读”润泽生命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那么,如何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悦读”氛围?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点燃智慧、润泽生命呢?

一、优化环境,广开书源,畅游知识海洋

1. 优化环境,创设氛围。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明的家园。因此,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应着力于把教室创办成一个“文化磁场”,一个生产、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场所,让它弥漫优秀文化的气息,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栖息地。为此,笔者“扮靓”了班级的每个角落:有为学生的知识、理想打开一扇窗的“拾阶而上”楼梯文化;有学生习作、名言警句相伴的楼道文化;有展示集体个性风貌的班级文化;有在窗台下展现社团活动风采的长廊文化……这些相得益彰、错落有致的文化格局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能传情。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默默地告诉学生:读书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它让课间的学生多了一分阅读,少了一丝喧闹。学生在课间、放学后尽情享受着方便快捷的精神食粮。

2. 精心设置,广开书源。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图书是文化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数量足够、类型齐全的书籍,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状态,从而鲜活学生的阅读生涯。为此,笔者在教室的前面创建了“班级图书角”,制订了详细的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图书轮换制度,按照“借一些,订一些,捐一些”的方式,不断充实、更新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确保了学生读书的量。楼梯转角是班级学生必经之路,为了让学生感受处处有书香,做到时时能阅读,根据学校安排,精心布置“七彩书吧”,由全体学生献爱心,捐图书,推行周一到周五全方位开放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倡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新华书店读书。书香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二、亲近经典,推荐内容,塑造美好心灵

1. 推荐经典诗词。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诗词古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致力于传承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让学生浸润在千古美文之中。笔者所在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人手备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把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作为经典诗词的诵读时间,上课铃声一响,班级里首先传来的是琅琅的诵读声。浓浓的书香流淌在班级之中,飘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2. 推荐经典文学类作品。人教版的课文,篇篇都是美文,很多是名家的作品。笔者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及时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一篇带读一本,比如,教学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笔者会带读《赋得永久的悔》;学习林海音的《冬阳?摇?摇?摇童年?摇?摇?摇骆驼队》,带读《城南旧事》……二是及时推荐经典文学类作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得到有效补充,促进知识的拓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比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后,向学生推荐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等系列丛书。

三、内引外促,活动引领,展示阅读精彩

1. 课堂起步,家长配合。为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把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向深入,笔者在班里建立了阅读制度,规定了课外阅读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探索一条阅读与习作、课内引导与课外阅读互动的新路子,让课外阅读保质又保量。比如利用晨读、课间读、午间读,这些时间虽短暂,但如果能充分利用,也能看不少的书。同时,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快乐阅读,利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并进行精读博览的导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及收集信息等能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笔者利用“校讯通”、《告家长一封信》等方式,让家长明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做好指导阅读工作:第一,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第二,在家应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家校联动,促进课外阅读。通过家长会为家长专题讲授有关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重要性,使家长明确,课外阅读是学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并要求家长买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督促学生每天看书20~30分钟,把看课外书作为每一天的必修课,使家庭课外阅读得到了拓展。

2. 开展活动,促进读书。各项活动的开展,最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会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每学年,我们都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组织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享受收获阅读知识的乐趣。①根据月份特点开展“七彩书吧”月主题征文活动。二月份:“保水土,美生态”;三月份:“美丽福建我的梦”;四月份:“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五月份:“我的梦,中国梦”;六月份:“放飞梦想,快乐童年”;九月份:“难忘师恩”;十月份:“爱我中华”;十一月份:“遨游书海”;十二月份:“我阅读,我快乐”。通过征文,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②开展“书香少年”评选。根据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深厚的阅读兴趣,是否能在小组或班级课外阅读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等情况,开展“书香少年”评选,每学期一次颁发一次“书香少年奖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主题检阅,展示成果。配合各种节假日和教育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把读书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开展“庆元旦经典诵读”比赛、“庆六一”文艺汇演、“唱响经典喜迎元旦”“迎国庆颂中华”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既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激发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热情。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引领学生在“悦读”中开启人生之旅,在“悦读”中刷亮生命的底色。同时,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在亲近经典中陶冶情操,在快乐阅读中润泽生命。

上一篇:摸球到底“摸”出了什么 下一篇:活用活动中的连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