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文:寻找音乐乌托邦的人

时间:2022-07-24 01:16:50

殷志文:寻找音乐乌托邦的人

editor by chenxi

观云/图片

photocome by guanyun

如果说朗朗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音乐在懂得阳春白雪的一小群人中引起了深度共鸣,大多数人听了他的音乐恐怕会敬而远之;周杰伦也是一个音乐天才,尽管有人不同意,他的音乐在喜欢下里巴人的一大群人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而另一部分人听了他的音乐也许会如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好的诗歌的适应人群应该在3―80岁之间,好的音乐应该连牛都可以喜欢,朗朗做不到,周杰伦也做不到。我们来看看殷志文―――南京的一个靠教声乐为生的汉子是怎么做到的!

“师奶杀手”

殷志文,一个用音乐感召人,一个用音乐播撒幸福、传递快乐的天才。音乐界一般喜欢用“精灵”形容音乐人,但他那高一米八十三、重近一百公斤的块儿,五十多岁的年纪,怎么都和“精灵”联系不起来。怎么看也只像一个在商界厮杀,事业有成的“师奶杀手”,这也确是朋友们对他的戏称。他的教学对象,一如那个戏称,大多数是妇女朋友,而且还是中老年人。“殷老师”,这个名字在她们中间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不胫而走。老年大学用他的名字招生,一定人满为患;能挤进他的“私塾”上课,是一件需要运气才能办到的事。

我们来看看他的“学生”是怎么说的:“殷老师,您是否知道,您那深沉而浑厚的歌声曾倾倒过多少学员?您是否知道您那诙谐、幽默的话语是如何让我们这群早已不再年轻的人又找回了‘天真’、‘童趣’?您那夸张而形象的肢体语言又是如何地引领我们这些肢体发硬的中老年人情不自禁地跟着您律动起来?”“虽然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已不再年轻,但是在跟您学习的这几年中,我们找回了一颗年轻的心。”

在得知他要离开,不在那所学校教学的消息,他的学生写到:“眼看老师要走了,一个个学生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多么可怜啊!!多么让人遗憾啊!!”另一位说:“真舍不得您走啊。但您的离开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这,我们能理解。只是期盼,有一天您还会回到这所学校,为我们重敲琴键,重展歌喉,让那余音绕梁的旋律再次引领我们这群‘老小孩’。”

以上是我从他的数千学生写给他的无数封信中摘录出来的。我选择了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并且表达感情、使用词语比较中性的几段。没敢摘录极端的,主要是怕吓着大家。没想到,中老年朋友一旦感情喷发,绝不比年轻人逊色;一旦条件具足,经常被形容为“槁灰”的老年朋友的感情也会如此丰沛。

音乐为媒

殷志文何以有这样的魅力?在他的课堂上你可以找到答案:当他如行云流水一般充满感情的钢琴声响起,上他课的“学生”精神一下被吊了起来,气氛立刻发生了变化;当他口、眼、手、身并用讲课时,学生马上进入一种类似催眠的状态,特别听话,特别整齐,特别投入。从现象上看,他模拟一种梦幻的情境;在理论上说,他码准了你的心灵节拍;于应用上论,他是在做一种将心比心的交换。有了这些,他的学生们忘情、痴迷、舒坦,仿佛回到了青春期,甚至是童年,对自己的老师无比地依赖、顺从、敬仰和钦佩。一种被弗洛伊德称作“利比多”的东西油然而生,它蔓延、笼罩了一切。而殷志文也是全情地投入,毫不吝惜感情、精力,下课后总是筋疲力尽。有一次指挥声乐比赛,他甚至晕倒在舞台上。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一种音乐酿造的人性魅力!

音乐哲学告诉我们:好的音乐有如天籁,带给人一种和谐、宁静和恒久的安详,使人超越音乐,超越自我,超越精神。殷志文经常会讲一个“泰坦尼克”中的故事,在船沉的时候,逃命的人群惊恐万状、魂飞魄散、混乱一片,几位乐手依旧不乱方寸、奏乐如仪。他们虽无英勇救人、勇战险情的英雄壮举,但那种气度、那种品格如果不是经过长期的音乐陶冶和修养是做不到的。这让我想起了法国路易十六皇后,她在被推上断头台时,不意踩到刽子手的脚面,她脱口而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皇后在生命终极时的这一表现,我们把它叫做贵族气质,这种气质之中包含了一种镇定、清静、超脱。这与泰坦尼克的那几位乐手异曲而同工。可见,气质的养成,一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再就是需要音乐的熏陶。不懂音乐的人请来这里,殷志文老师带你步入音乐的殿堂;懂音乐的人更要来这里,殷老师可以让你感受音乐的实质,也就是音乐的深度和穿透力,研究音乐作用人们心灵后的状况,识别高尚音乐与低俗音乐之间的区别。其实没有不懂音乐的人,只有不懂用音乐沟通人心灵的老师。

不愿妥协

殷志文打小生长在南京,天生一副接近低音的好嗓子,深沉、宽厚,极具震撼和感染力。再加上与生俱来对音乐的敏感,各种乐器上手即会,无师自通,很少有他拿不起来的。他的歌曲即兴伴奏更是得自天然,只要给他一个音,接下来的调动情绪、矫正音准、削弱瑕疵等等他全都给你安排妥帖。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被歌唱家臧玉炎看中进入文工团,令人羡慕地正式走上了舞台。由于性格的原因,几年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喜爱的演唱事业去做公务员,改革开放后又毅然决然下海去广东经商,又毅然决然……一系列的毅然决然之后,最后毅然决然回到阔别30多年的南京。除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和一脸的苍桑,他没有比离开时多带回任何一件东西。

为了殷志文回南京,朋友们给他安排了去处。一家同学开办的公司请他去做副总经理,南京艺术学院爱乐学院请他去做办公室主任,一如他一贯的毅然决然,不久他都辞了职。前者,他无法热爱那份工作以及老板施舍般的高薪和公司股份;后者,他受不了老板的颐指气使。朋友们善意的反复劝说,难以应付的生活压力都不能阻止他的决定。命中注定他只有选择自由职业,孤独而快乐;命运选择他以音乐谋生,贫困而满足。这里他得到的每一块钱都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这里没有屈辱、无须阿谀,他活得踏实。大家经常说,上帝给了他一副好嗓子,让他好好寻找快乐,但没有注意上帝还给了他一副好心肠,默不作声地带动着大家一起快乐。在大多数场合,不管是课堂上,艺术展览上,还是各种酒会或是朋友聚会,只要有他,空气中总是流动着琴声、歌声和朗诵,流淌着旋律和节奏,洋溢着一种叫快乐的东西。最终南艺舞蹈学院聘他做了音乐剧系的声乐客座教授,在他的教学中更是如此,不分年龄、阶级、愚智……

锁定“中老年”

殷志文讲的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音乐班的学员以教师、科技人员、机关干部为主,有一次,来了一位江北工业区的退休女工。长期机械、繁重的劳动使她外表粗笨、木讷,再加上不修边幅,几近邋遢,以及实在不敢恭维的声乐基础,使她与那些时髦的学员格格不入。其他人对她的出现表露出轻蔑、不屑。殷志文想,得罪她,失去的只是一个学员,但却扼杀了一个灵魂对幸福的谋求;保护她则得罪了除她以外的学员,还授人以收不到高素质学生、教学水平不高的口实,可能失去生源。但殷志文想,能参加声乐学习,而且路途遥远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对这个女工来说,背后一定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走出这一步她比一般人要艰难得多,要下更大的决心。这正好说明她深深地被音乐吸引,有比常人更强烈的对美的追求。不知道怎么回事,殷志文说,我开始注意她,给她更多的练唱机会,专门为她讲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并要求大家都尊重和关心她。日子一长,她有了明显的进步,连衣着、形体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来不带包的她,有一天小心翼翼地攥着一个布袋来上课,整堂课她都非常关注这个布袋,一下课,也是她第一个拎起布袋离开。那天因为有事,学生留下来耽搁了十几分钟,当送走最后一个学生,门铃响了,我以为是出去的学生忘了什么,打开门却见是她,脸上露出了类似小姑娘的羞红,从布袋里小心地掏出一个瓶子,说,“殷老师,谢谢你,这个……送给你……不好意思……”说完,头也不回,快步离开了。我接过那个瓶子,是一瓶泥螺,上面还留着她的体温。过了一天,来了一个朋友,我拿出来想与人分享这份因尊重得到的回报,我郑重地打开瓶子,过了保质期的泥螺发出了一股臭味……我不是一个有的人,但心中充满感激,我能品尝出那馈赠背后的珍贵。同学们并不知道这件事,但他们从我不容置疑的态度上分明感到了什么,没有了嘲笑,开始了包容进而体贴、帮助。这件事情的处理我在班上并没有失分,相反赢得了同学们深层的理解与尊重。

以上仅仅是一个例子,他的学生中甚至有盲人、接近失聪的人、近80岁唱歌时假牙掉出来的老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特别的关照。殷志文让他们没有尴尬、适得其所、乐在其中。他的班级气氛和谐、融洽、团结,他们在各种合唱比赛及邀请表演中精神饱满、成绩斐然,受到广泛的好评。当然学生中也有拔尖的,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有的考取了音乐学院,有的通过了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声乐最高级别考级―――九级优秀。他也因此被江苏省音协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问他为什么选择教中老年朋友这一吃力而不讨好(收入不高)的行当时,殷志文说:“这是一块被音乐忽视了的天地。在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老年人真的缺乏包括音乐在内的精神娱乐活动,而且他们特别需要音乐的滋润,需要他人的关爱。”殷志文又讲了一件事,有一次,他被硬拉去一个饭局。到地方一看,只有一位他的老年学员和一个陌生的中年女性。中年女性熟稔地握起他的手,说:“殷老师,我是你学生的女儿,我已经关注你很长时间了,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你上课的每一个细节我基本都清楚。”她又说,“到了美国才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我们现在惟一不能给予妈妈的就是快乐,不说远在国外,就是守在身边也难做到。自从妈妈上了你的音乐班以后,她变了,我们的电话现在越打越多,她说起来没完,内容都是你和你们音乐班。”她接着说:“我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见你一面。谢谢你殷老师,你积德了!”真的,殷志文说,让我现在离开他们,不是我做不到,从收入的角度,我真应该立刻消失。而是不好意思,有一丝牵扯,好像还有一点义务。这一人群在人口中的比率越来越大,而且被边缘化,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随着来日无多的意识的增强,他们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精神饱满、高质量地过好晚年生活,不仅是他们的强烈要求,也是我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

是啊,中华民族历来有敬老的优良传统,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孝”字。它集中体现了人类平等、慈悲的思想。贝多芬说:“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爱迪生甚至告诉我们:“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能够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进而升华为一种大的安宁与祥和,使他们摆脱苦恼,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理性、淡定、从容地面对生命的终极。其实,这就是超越。说白了这就是佛家称道的“极乐世界”、道家崇尚的“升仙”、基督所宣扬的“天堂”和真主所谓的“天启”境界。殷志文正是以自己草根的大爱,行天下莫大的孝、莫大的善。在这一过程中,他一不小心,把天堂把极乐世界还原到了人间。

有一种激情叫感动,有一种感动叫超越,有一种超越叫宁静。而超越,就是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殷志到了这份超越,他在音乐世界里毅然并决然地寻找着他的乌托邦……

上一篇:弘扬民族音乐 发展民族声乐 下一篇:马思聪在昆明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