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时间:2022-07-24 12:52:16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9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特点及原因。本文主要从提高社会各界认识、打造立体校园文化建设平台、重视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以及大学生要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2014年在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这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经典的人文理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爱宽厚等诸多优秀思想教育资源,将这些优秀的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发展史的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了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历尽沧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中国要发展,要繁荣富强,就必须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有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人文情怀和崇高理想,是现今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受益于网络化时代信息爆炸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富有活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但也比任何一个时期更容易浮躁、功利和自我。因此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和运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并融入思想政治课中,长此以往就会通过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把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上升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20道题,内容主要是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践行、认知等方面。调研对象选取上海9所高校的600余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现场及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等形式进行样本的采集,共回收有效问卷573份。其中理工科大学生占47.3%,文科大学生占46%。调查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缺失现象,具体表现如下特点: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甚少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90%以上的同学认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如图1所示,大学生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兴趣不高,78.88%的大学生仅偶尔阅读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8.9%的大学生表示从未阅读过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图2所示,有73.3%的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和经典人文理念表现为一般了解状态,仅有12.04%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究其原因,虽然大学生已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珍惜和重视的宝贵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内、外因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缺乏兴趣,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两者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遭遇尴尬。

(二) 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改革措施,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37%的大学生认为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很重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63%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内容空洞乏味,严重脱离实际,考虑是必修课不得不去,只为应付考试而已。如图4所示,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仅有24.26%的大学生认为师生能够产生互动和共鸣,而且教学效果很好,37.18%的同学认为教师只顾完成任务,忽视教育成效,导致学生厌烦学习。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没有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和引导;同时所授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并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的探讨式、启发式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缺乏继续钻研的兴趣。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体育品牌借文博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