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24 12:29:00

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形结合;作用;降低难度;算理;

思维;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102―0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可见,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数”与“形”关系的揭示与转化,引导学生类比、发掘、剖析所涉及的几何模型,这对于学生深化思维、扩展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能降低解题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时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数形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求环形的面积”时,学生根据题意,分辨外圆、内圆的半径时,有时较模糊,从而造成列式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学生对尺规作图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用圆规画原点相同、大小不同的圆。我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的条件,辨清题中已知的是内圆、外圆的直径还是半径,之后和学生一起计算圆环的面积。最后,鼓励学生按照刚刚掌握的方法,计算自己事先画出的圆环的面积。这样教学,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

二、数形结合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算理是不可能掌握计算方法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这样学生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则借助于相关圆的面积图将上述“理性”的抽象思维过程形象化、视觉化,即充分利用“面积图”将计算直观化。

要理解抽象的“数”不能离开直观的“形”,从而使“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达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统一。

三、数形结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想象,将题意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用图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如,五(1)班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线段图是数形结合的一个重要典范,它把数用形表示出来,由形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如果这道题没有图的帮助,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是较大的。在学生画出图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这里还要注意在利用图形解决这类题目时,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画图,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在自己所画的图中标出相应的数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形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升,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六法” 下一篇:物理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