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法对心衰复发率影响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24 12:21:09

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法对心衰复发率影响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经治疗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年龄在56―8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至大学不等,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及心力衰竭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 < 0. 05)。常规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强化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电话回访加强了心力衰竭诱因的控制、家属教育、个体化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活动原则及门诊随访方面的内容,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将出院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者与出院后接受电话回访健康教育者相比较,其3个月、6个月、1年以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电话回访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电话回访;健康教育;降低;心衰;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93-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除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老年患者的学习接受能力差,常规的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为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我们从2008 年开始对部分患者采用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探讨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在56―8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至大学不等,入院后均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心肌重构等治疗,出院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心力衰竭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 >0. 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专业护士系统的健康教育,主要对疾病知识、用药、饮食、休息活动原则及自我监测进行宣教,出院时进行全面的出院指导,并发放门诊随访时间表。常规组由主治医生制订常规的治疗方案及健康教育,强化组在此基础上由1名专科护士及1名专科医生进行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电话随访时先由我们士进行自我介绍并主动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对出院指导内容的掌握情况及目前的生活方式,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向患者进行再次健康宣教,指导他们居家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同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预约患者来院复诊时间。

1.3 评价指标

两组病人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能否正确用药,能否合理饮食,活动与休息是否恰当,有无复诊,有否心血管突发事件等方面,统计出院后三个时间段因心衰复发的再次入院率及死亡率。

表1 两组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三个月内再住院及死亡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六个月内再住院及死亡情况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一年内再住院及死亡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一年后电话随访结果比较 见表4。

3 讨论

慢性心衰一直是预后不良的严重状态,虽经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死亡率仍然较高。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后,由于经济原因、缺乏疾病及保健知识或者严重的不遵医行为,导致心衰患者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电话回访向患者传递的是一种真诚的关怀,让患者感到一种温暖的支持,从而安抚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我院通过这样一种拉近医患之间距离的方式,向者或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知识,反复强调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调饮食治疗、休息与活动相结合的必要性,通过电话随访针对患者进行动态的、个体化的指导与宣教。随访结果证明,常规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强化组,由此可见,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对健康的认识,从而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同时,通过电话随访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庭,对于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才宇,张静,王荣等. 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无效原因分析及对策[J ] . 护理学杂志,2004 ,19 (15) :55~56.

[2]Middle B, Bou ma J, Oe Jongste M, et al, Phychometricp roperties of the Minnesota L iving with Heart FailureQuestionnaire (MLHF - Q) [J]. Clin Rehabil, 2001, 15:489 - 500.

上一篇: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下一篇:儿童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