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及打造精品农业的对策

时间:2022-07-24 10:47:16

铜川市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及打造精品农业的对策

摘要 通过调查铜川市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对利用基地优势打造精品农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性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精品农业;问题;对策;陕西铜川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34-01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城市,辖4个区1个县,总面积为3 882 km2,总人口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区,农业所占份额虽低,但基础条件优越,随着城市转型的需要,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铜川农业以“果、牧、药、菜”四大产业为主,苹果种植面积5.8万hm2,产量64万t;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3 300、1 600、9 485 t;中药材种植面积4 586.67 hm2,设施蔬菜面积333.33 hm2。铜川市利用基地优势打造精品农业的思路是铜川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

1 铜川市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铜川市针对工业煤尘、粉尘严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不合理的实际情况,坚持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手抓严格执法,着力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农业,建设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农业生产基地。“春蕾”牌绿色食品鸡蛋为西北鲜蛋第一品牌,也是全国名牌农产品;亨瑞猪场是陕西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孟姜红”鲜桃个大、味美,市场紧俏;“维美”樱桃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响亮“名片”;九州公司的“九州龙”礼品苹果享誉京城、闻名中外。铜川市还被确定为“陕西省奶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市”,正在建设伊利万头奶牛场。

1.1 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精品农业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铜川市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严格源头监管,加强产地检测,使得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分别被陕西省确定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印台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宜君县优质地膜玉米标准化示范区、印台区绿色食品鸡蛋标准化示范区、耀州区药材―黄芩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耀州区陈坪村樱桃专业合作社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统一栽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分户耕作等“五统一分”标准化生产经营,创出了大樱桃品牌,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农民实现了快速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各类示范区、点据不完全统计达50个以上[1-2]。

1.2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近年来,铜川市把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精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将“三品一标”认证作为各级申报涉农项目的优先条件和项目验收的必要条件,引导基层自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支持、指导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健全完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申报“三品”认证。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68个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8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产品获得绿色认证,7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2个区县(宜君县和铜川新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境测评。印台区果业获得了欧盟EUROPE GAP认证,礼品苹果成为全国“两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礼品用果。“铜川樱桃”获得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认证的同时,铜川市始终坚持“认证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对获证产品和基地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督促认证主体规范基地统一管理,提升基地建设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为打造精品农业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3-4]。

1.3 落实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制度

从2013年开始,为了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农产品监管链条延长,监管对象大幅增加,监管难度更大、责任更重的实际,铜川市强化了对农产品基地的监管,对农产品基地实行定“人”(监管责任人)、定单位(责任单位)、定期(关键生产时期)的“一对一”监管,将规模化果菜基地监管责任落实到各区县果业局和果菜生产主管单位,将非规模化种植业基地监管责任落实到各区县农业局,将畜牧业养殖基地监管责任落实到各区县畜牧主管部门。并且明确了各有关监管责任人的职责:一是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二是对种植、养殖过程进行巡查,重点对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三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区县农业、果业部门;四是积极配合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查处。为建立健全基地监管的长效机制,全市统一印制了10万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手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管理手册》,并免费发放给各生产基地,建立了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诚信档案库,将基地的基本信息、内部检查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记录、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标志使用情况、基地年检情况等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全面掌握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营状况。为掌握基地监管责任人的履职情况,统一印制、统一使用《铜川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记录》,为了便于农产品基地和市场的有效衔接,又印制了《铜川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准出记录》,由生产基地与监管责任人如实填写,做到有据可查,实现了农产品基地监管痕迹化管理。铜川市的“一对一”监管做法受到了陕西省政府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监管经验也被其他兄弟地市学习借鉴。

2 打造精品农业面临的问题

利用基地优势打造精品农业的思路是铜川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是对外宣传铜川、发展铜川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富裕铜川百姓、造福子孙后代的长久之计。近几年所做的工作虽然为打造精品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农产品基地规模不大

无论是已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品基地,还是颇具影响力的能代表全市特色产业的产品基地,在规模上都较其他兄弟城市偏小,尤其是西安市、榆林市和延安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品农业的顺利发展。

2.2 “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铜川市对此项工作没有专项补贴。省内经济条件较好的西安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每项奖励3 000元,绿色食品每项奖励1万元,有机食品每项奖励2万元;经济条件较差的商洛市每个通过认证的产品也补贴2 000元,榆林、延安、宝鸡和咸阳等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补贴。

2.3 宣传、包装和策划力度不够

精品农业的打造不仅要求产品的质量、外观、色泽较别的产品略胜一筹,更需要借助宣传、包装和策划来支撑其发展。依靠宣传和包装打开市场、拓宽渠道,依靠策划来稳中求胜,以立于不败之地。

2.4 认证标志推广力度不大

铜川市已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少见,因为这些产品的标识加贴率很低,标志推广的力度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无法对打造精品农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 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精品农业迅速发展

加强领导是打造精品农业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铜川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打造精品农业的首位,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职人员狠抓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3.2 制定扶持政策,多方筹集资金,为“三品”认证提供动力

借鉴外地市先进经验,采取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三品”认证专项基金、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等措施,多渠道集资,做好对认证中产地环境检测与评价、产品检验、标志使用等方面的补贴,对成效显著的申报单位进行奖励。同时对生产中强化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技术规程,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农户给予生产型补助,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加快“三品”认证步伐。

3.3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精品农业国际市场

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在大中城市召开铜川精品农业推介会、促销会,广泛宣传推介铜川名优农业品牌;二是在各大中城市、超市设立铜川精品特产直销窗口,以优质抢占市场;三是巩固现有国内市场,紧密联接好客商;四是依托九州、金圣、绿想等出口企业,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精品农产品的出口率;五是整合注册商标,“九州龙”果品、“春蕾”鸡蛋、“维美”樱桃、“孟姜红”桃等品牌都主打“陕西铜川”公共品牌。

3.4 典型引导,壮大组织,实现精品农业产业化

精品农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证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不断壮大精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扩大基地规模,推进精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4 参考文献

[1] 韩伟达,林静,成灿土,等.关于精品农业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9(6):5-9.

[2] 丁声俊.建设城郊现代精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J].中国合作经济,2005(6):14-15.

[3] 陈易洲.大力发展东山外向型精品农业[J].发展研究,2000(10):49-51.

[4] 陈栋,卓敏.发掘山区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精品农业――加快韶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村,2008(2):38-40.

上一篇: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导游专业教学资... 下一篇:“西北非耕地温室结构与建造技术”项目成果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