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时间:2022-07-24 09:02:57

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摘 要】我们回顾以往绘画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支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作为艺术发展,表现和推陈出新的演化形式,这一演化过程经过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文章通过作者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经历的过程。简述一点关于继承、发展和创新三者之间互为辅助、互为条件的关系。

【关键词】继承;发展;创新

美术之所以被继承和发扬,一是因为美术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可缺少,它作为一门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并且它是人们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二是美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和价值作用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美术才得到了发展,这个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但它又有相应固定程式,那就是继承――发展――创新。

首先,我们时常谈的守格它本身就是一种继承,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一切优秀的、文明的成果。因为优秀的艺术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例如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的美术、明清的美术、近代美术等。这些历朝历代的美术,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美术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历史继承性呢?这是由美术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我们知道,美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结果,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深化才能完成的。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禹治水故事、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的故事等。几乎被各个时代的各个艺术种类都描写过。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艺术上的一种微妙的继承现象,是由民族的共同生活等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但我觉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远胜于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举例子说,我们很多画家,特别是画西画的,对西方从古典一直到近代的新表现主义的画家都记得滚瓜烂熟,但对自己历史上,对唐宋以来的那些画家则非常陌生,学生在入学考试时,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西方从古典到现在的画家,但要他说出近代的或者当代的三个国画家竟然回答不出来。可以说每天,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要在大潮中跟人家平起平坐,既要吸收人家的东西,又要把自己的东西,继承和发扬好。传统的文化十分丰厚,如果把传统的优秀成果丢了,在发展中我们就会找不到自己,不知所措。例如一个出生婴儿,若把他以世隔离,长大后可想而知,他会变成一个身体健康的。因为他没有从社会群体中继承到人类创造的文明。再说我们现在,中小学生或是专业知识的学者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也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所以,画画的过程说到底首先还得有继承性。继承欧洲传统油画的技巧、思维方式;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精髓,取各家之长,来逐步补充、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众多的风格流派,中国传统绘画的用墨、用线。中国画特有的视觉的特征,是目前很多作者感兴趣的。取各家之长并不等于拷贝。借鉴、探索的过程有许多难点,每解决一点与绘画有关的问题也是很大的进步,但勇气与耐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发展和创新作为在继承上的一种思维突破形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种进步的观念,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认识上,是很难深入其绘画的本质,作者也无所适从,我国的绘画事业就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就艺术的发展来说,一旦社会生活发生了变革,反映这个社会生活的艺术就不能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旧的艺术作为前一个时代的产物已成为历史,新的艺术作为前一个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因此,就应该在批判地继承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革新创造;没有革新创造,就谈不到绘画的发展。

那什么是创作呢?就是美术家通过自己的目睹,自己的感受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再以艺术家的真诚与感动将他对世界的认识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

一切艺术创造活动都以不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为前提。任何艺术家在他的创造活动中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模式前人人经验和成果,实质上也就是艺术创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如果完全不顾传统模式,信手涂鸦,行家马上会洞悉这种艺术的浮浅把戏,他自己也会陷入一种迷乱无效的随意性之中。如果过分依赖传统模式,他就既重复着别人又易于为别人重复,从而被淹没在普遍性之中。完会失掉特殊性,也就是失掉艺术本身,谈不到独创性。

每一代艺术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于新的精神涵义,并使思想更加明晰的东西。挖掘出物我之间那份难舍难分的情感,珍惜对事物最直接的感受。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态,这是难能可贵的最纯粹的创造艺术的前提。

“艺术的创作须要一颗自由的心灵。艺术的本源是创作者对艺术载体的真实须要与真实再现、真实情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作画时画得轻松点,再随意点,其实画的时候一点也不轻松。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当画面出新的契机时,能不能随画面创造新的意境?过去画画总有一个既定的程式,在构图中定下来的东西要一直保持到制作完成,这种制作的目的始终是具体和丰富构图中的意图。这样做下来,虽然可以保持原始意图的实现,但也失去了许多画面中出现的生动的“意外”。

假如把“制作”视为不断再创造的过程。就有可能在画面上把握住这种“意外”,进一步随画面发展出一种松动的,可以呼吸的,随意的效果,这种把握画面的方法类似水墨画中画家在宣纸上与水墨的交流方式――有意向,但又任水墨自由发展,给它伸展的空间,让它和自己的思想不断交流,共同创造画面的新天地。这种已有许多人在油画中尝试,但在分寸的把握上各有不同。我想力图在自己的基点上试一试,自然而然地任其发展。

总之,绘画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吸取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与感爱这个千变成化的世界,用真诚的态度去反映艺术和眼中的“真实”。不断在发展中创新,又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以求得在绘画中有一块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高等艺术学校《艺术概念》编著组.艺术概念[M].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84.

[2] 王宏建,袁宝林编.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

[3] 孙美兰编.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

上一篇:试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