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新方向

时间:2022-07-24 07:00:13

浅论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新方向

摘要: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进入深水区,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由于政工管理在企业中承担着培养员工、教育员工的特殊责任,因此企业愈发强调政工管理创新,以期从该领域取得人才培养方面的突破。本文从政工管理的特点出发,给出了政工管理的建议,为企业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与自身价值,以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企业 政工管理创新 人才培养 贡献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迎合市场新需要,现代企业的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与营销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政工管理模式的改变是企业一切管理制度改变的基础与前提,是新兴企业制度建立的重中之重。

一、政工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政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通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继而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由于企业员工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受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素质都不尽相同,企业若想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政工管理的作用就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继而达到行为上的一致。因此,政工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企业的领导者与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打造出一支合格的企业团队。

二、创新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途径

(一)重视企业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运营管理层面,经营者应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先进的管理方式结合,并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多进行员工之间的互动活动,潜移默化的使员工认识、认同并接受企业文化。如可以通过歌颂以企业发展历程为主题的员工演讲比赛,使员工更娇了解企业,更加热爱企业,更好的融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要加强联系,可以为员工安排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管理者还可以对员工在企业中未来的发展做以规划,增加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交流,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二)增强员工工作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才能够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也才能够更好的展现其自身价值。因此,企业对于员工的培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政工管理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第一,要求员工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使其尽快的适应企业环境,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第三,企业从硬件上支持员工的学习研究,并通过建立专业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营造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

第四,不定期进行技术讨论活动,使基层员工与技术骨干甚至高级工程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三)规划职业生涯

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要由管理者与员工本人共同商定完成。结合员工的自然条件,为其设计远期、中期、近期的职业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不断调整。通过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使员工明白,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形成企业精神,企业通过这种精神,能够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使企业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这样的话:一流企业经营靠文化,二流企业经营靠管理,三流企业经营靠技术,四流企业经营靠送礼。因此,一个企业如果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这也是政工管理中重要内容。在企业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员工爱岗敬业,这样有利于对降低企业的硬性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此外,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保持企业的交流渠道畅通。总而言之,面对国际形式与国内市场经济的深刻发展,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企业应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市场中占有先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营造舒适工作环境

企业政工管理在营造企业文化环境的同时,要将另一个重心落到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上来。工作环境对于产业工人十分重要,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其提高工作热情,继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政工管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基层员工,对其工作环境方面的诉求反映到企业管理层,尽可能为使员工的工作环境、休息环境更加舒适。

(六)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并重

企业对自身进行发展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首先,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运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商品以及服务;其次,企业要对内部员工负责,使员工的生活得到改善;再次,企业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进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最后,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如赈灾、扶贫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政工管理模式创新

(一)思想创新

在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基础是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类似,若企业想在政工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应该先从政工管理的思想方面进行创新,要将企业的传统政工管理成功经验与现代政工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政工管理新观念,以此为基础,构建企业新型思想观念体系。

(二)机制创新

企业如果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要在企业的工作机制中进行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日常运营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样才能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与企业相结合。比如在对员工的奖励上,可以采用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使员工不仅有物质上的收获,还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优秀员工树立自信心。并且,这样做有利于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方法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但由于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于一些说教性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够完全理解,甚至形成了抵触情绪,所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中的开展效果一直不甚理想。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与形式上也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实际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企业政工管理的经验,对现代企业政工管理的方法创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播放与企业文化有关的宣传片或是电影等一些生动的方式,提升员工的爱岗敬业热情;

其次,高层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互动交流,通过高层深入基层,解决企业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使企业的各个部分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企业一盘棋的局面;

再次,通过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使员工之间形成和谐、友善的工作关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最后,及时将企业的荣誉与员工分享,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关系。

(四)队伍创新

企业队伍结构的创新是企业政工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传统企业中,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其中教育者通常为企业的领导,政工干部以及政工干事,而受教育者为企业的员工。这种教育模式适合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但是将其照搬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甚至会形成企业内部的对立现象,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活动。

在现代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区别,应该将这种教育由传统的显性教育转化为隐性教育,使员工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对管理者队伍以及员工队伍进行深度改造与创新。领导者以及领导团队在制定管理规定时注重以人为本,将员工看做是企业领导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为企业领导者赚取剩余价值的机器。领导队伍要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管理知识,成为学习型领导团队。此外,要对员工队伍进行内部培训与优化调整,使员工更多的掌握新技术,成为知识型员工队伍。

小结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宏观经济环境向好,但是微观经济环境却不是很稳定,局部地区的企业经常出现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是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但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要通过对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倩倩,对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的思考[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年第12期

[2]林秀芬,浅谈企业政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J],科技天地,2011年第23期

[3]朱赟,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年30期

[4]崔晓霞,浅议新形势下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上一篇:分离式双边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下一篇:刍议建筑工程之中桩基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