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抢滩海上风能

时间:2022-07-24 06:35:49

巨头抢滩海上风能

圈地热潮再来,海上风电项目与陆上风电产业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月15日,美国著名材料提供商欧文斯科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闻会,重点推出为风机研制的新材料Ultrablade。这种材料能够制作出性能更强劲的风机叶片,大幅度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借力于新风机产品在中国的推出,欧文斯科宁积极布局中国风能发电产业。

7月1日,国内目前最大容量的3.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胜利下线。今年在成功实施了多个风力发电项目过程中,上海电气逐渐掌握了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在中国发电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电气集团,近几年也重金投资风力发电的研发与建设。

随着国际和国内风机生产服务巨头纷纷布局中国海上风能产业,继中国陆上风能热潮到达顶点之后,海上风能领域正掀起中国风能市场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巨头蜂拥而至

抢滩海上风电风光尽在浅海。今年9月首次1000兆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启动,标志着国内海上风电建设驶入快车道。据预测,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专家预测,若以海上风电1.5~2万元/千瓦的投资额计算,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总投资额将达750~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为了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建立环保集约型社会,国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风力发电以其低廉的投入成本和经济环保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亲睐。中国国民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布局中国风能产业。

成立于1938年的欧文斯科宁,是一家建筑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跨国公司,有着几十年新型材料生产研发经验,同时也是全美500强企业,全球销售额逾50亿美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销售和研究机构。

日前,这家有着雄厚经济与技术实力的新型材料生产企业在北京推出了其针对中国风能市场的新型玻纤材料Ultrablade,积极开拓其在中国风能领域的新业务。欧文斯科宁全球技术营销总监Chris Skinner博士介绍,本次在北京推出的玻纤新材料Ultrablade,将支持市场性能更高、更稳定的风机叶片转型。与传统玻纤增强材料相比,其制成的风机叶片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从而提高风机效率。

Ultrablade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在同样的叶片重量下,叶片更长,发电效率更高;第二,叶片叶型更薄,动力性更好;第三,在同样的长度下减轻叶片重量,减少制造成本。因而,使用Ultrablade织物,可以帮助提高叶片刚度20%,减少主梁重量18%,减少叶片厚度达6%,叶片长度可以提高6%,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机效率。

凭借在新型材料上的独创技术,欧文斯科宁公司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欧文斯科宁已在中国的上海设立了亚太区中心,并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离心法生产技术,在上海、广州、鞍山、武汉投产了四家玻璃棉工厂,第五家设在天津的玻璃棉工厂正在建设中。同时,欧文斯科宁加大了针对中国风能产业新型材料和风机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并采用各种方式推进其新材料风机在中国各个海上风场中的应用。

在风力发电领域,上海电器已经成为中国风电核心零部件以及整机重要供应商。

2010年7月20日,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3.6MW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位于东海大桥边的临港试验风场正式起吊。3.6MW海上风机风轮直径达116米,采用变速变桨恒频控制,结构紧凑,是目前中国研发的最先进、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以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为核心业务的上海电气集团,能源装备占销售收入70%左右,主导产品主要有1000MW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等。

企业发展前期,上海电气主要国外风电设备,通过获得国外企业许可证的方式为中国各个风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上海电气积极联络国外先进的风电设备生产商,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很快地积累了大量的风电设备生产技术和经验,为以后的中国风电设备自主化研发积累宝贵经验。

如今,上海电气早已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其生产的海上风电零部件、整机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已经应用于中国多个海上风场项目建设中,并迅速占领了中国风电设备领域的大片疆土。

事实上,不只欧文斯科宁和上海电气,一大批风电产业链上的企业觊觎着新兴的海上风能市场。日前,中海油与滨州市政府签订新能源开发框架协议,中海油将在滨州市所属海域的海岸线上,投资数百亿建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场。国际知名风能设备生产商维斯塔斯日前也推出全新V112-3.0兆瓦风机竞争中国风能市场。

除此之外,进军中国海上风电设备领域的,还有如中电控股、维斯塔斯、恩德能源、中电投、大唐能源等国内和国际著名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引发业内忧思

并网难、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今年以来,关于风力发电领域的不利传闻接踵而来。尽管如此,风电板块似乎也并非全无投资机会。但中国海上风能设备提供商备战的激烈境况,同时也引起了中国能源领域专家的忧虑。

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姜久春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的海上发电已经起步,但是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在运行的海上发电厂是东海发电厂,而中海油也在建海上风场,但是中国目前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巨大差距,中国在海上风机的安装以及海洋风电机组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很多的基础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认为,滩涂地域内的风场建设工程、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可靠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好。

2004年,中国陆上风电产业出现爆炸式增长,短短一年间,涌现出大批的风电设备生产商。由于与国外先进风电设备生产商在设备生产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国产陆上风电设备技术落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了大量的国产陆上风电设备生产出来后不能应用于实际的风电生产中去。加之中国风电刚刚起步,陆上风电场仍旧在建设当中,以及电网建设的限制,直接导致了陆上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让很多国内陆上风电设备生产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我国沿海省份工业发达,耗电量大,而陆上风能资源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则要受到电网建设进度的制约。相比之下,海上风电靠近负荷中心,没有这方面的制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对海上风电的需求远胜于其他国家,开发海上风电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面对刚刚兴起的海上风能产业,国际和国内风电设备生产商纷纷投入海上风电设备生产的扩军和圈地运动中去,会不会让海上风电产业与陆上风电产业有着同样的命运和结局?

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海上风电项目前景广阔,但是就目前而言,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远远高于陆上风电项目,而能够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整机服务的风机生产商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几个掌握风机核心领域的大企业的手中,因而,未来几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不会出现陆上风电那样井喷式的增长,同时,这也将成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看来,风电建设从勘察资源、测风、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安装风机、上网,输送到终端用户,风机制造从齿轮箱、轴承、叶片、监控系统、运行,是一套非常长的链条。

因此,欧文斯科宁大中华区市场营销负责人徐旌戟也表示:“就目前中国市场而言,海上风电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未来的发展中,行业中可能有很多的兼并整合,但是整体产能并未过剩。在风能产业链上,有很多的环节,所谓产能过剩,是由于整机叶片的效率不高。欧文斯科宁致力于新型材料的研制,就是为了制造出效率更高的风机叶片,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产能过剩这一问题的发生。”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正在采取种种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海上风能产业产能过剩局面的出现。从政府当前对海上风能产业的投入和建设的限制性措施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引导这一新型能源产业朝着健康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道路走去。

东吴证券分析师薛辉蓉预计,只要政府出台积极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并高度重视目前新能源发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比较低的情况,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无论如何,中国的海上风能还处于探索阶段。据悉,国家能源局在向风能建设企业发标的同时,对设备质量、运行稳定性等做了详细的约束,从近期看,中央政府对这些项目目前的定位依然是“试点”和“示范项目”。

上一篇:广告植入2.0时代 下一篇:创业投资迎“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