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在手藏乾坤

时间:2022-07-24 06:14:38

手卷,又称长卷、图卷,是中国书画的一种传统装裱形式,由古代卷轴式书籍演化而来。古代书籍的“卷轴”形式,虽后来被淘汰,却在书画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代书画手卷始于何时,笔者无法考证,然著录最早的画卷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似无可疑。依此推算,手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700年以前。

在中国书画的装裱中,手卷是一种以横幅展示的形式,因不便悬挂,只能置于案头展赏,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极具雅趣。打开手卷,自右至左,依次为“天头”(又称“玉池”)、“引首”、“画心”、“尾纸”(又称“拖尾”),以及连接各部分的“隔水”。一般画心高约尺许,长度却十分灵活,短者不足二尺,长者可达数丈,偶尔亦有“高头大卷”或“袖珍小卷”。

手卷多为画家倾情精心之作,不轻易示人,仅作自我赏玩,故为古代文人雅士所珍视。逢春和景明之日、金风送爽之时,画友雅聚,鸿儒光临,主人乃拭案、净手、焚香,取出珍藏与人共赏。此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卷展开,尺幅乾坤,或览,或鉴,或品,谈笑风生,又是何等风雅。

形制的独异性,决定了手卷具有较大的创作难度,故作者一般不敢轻易为之。从传统技法而言,手卷往往用“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家的视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把自己中意的众多物象天衣无缝地组合在一起。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结构严密,潇洒自然,既表现“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方寸之内,纳环宇之姿”的辽阔境界,又达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入之愈深,所见愈奇”的艺术效果,故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笔墨功底,高屋建瓴、纵横自如的布局经营能力。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姑苏繁华图》手卷,纵35.8厘米,横1225厘米,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徐扬所作,全卷构图巧妙、气势恢宏、笔墨精深。据粗略统计,画中人物约12000人,是《清明上河图》的7倍多,为中国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此外,还绘有各式房屋建筑2140余栋,舟楫排筏近400只,桥梁50多座,尽显江南苏州一带的湖光山色、园林建筑、民俗风情,以及经济、文化的盛世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手卷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附加值很高。手卷中有较多可供题跋之处,作者和收藏者往往加以巧妙利用。“隔水”一般题小字;“引首”多写题签或图名等大字,隐涵作品意境;“尾纸”大多特别长,可达二三丈以外,为更多名人提供用武之地,或鉴或赏,或诗或文,或书其事,或赞其美,妙语连珠,宏论精辟,诗书画印,交相辉映,令人思接千载,神游万里,雅趣无穷,其乐融融。一件经过众多名家题签、题跋、钤印的手卷,除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外,还留下诸多珍贵的历史与人文信息,必然锦上添花,价值可以翻上几番。

手卷虽不似立轴、横披那样显山露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国现存的国宝级绢本古画,以手卷居多,显然与其易于携带、宜于保存的形制有一定关系。东晋顾恺之的长卷自不必说,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和韩的《五牛图》,以及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历经千年磨难传承至今,每一卷背后,都会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在现下物欲横流、名利至上的文化语境中,人们的心态渐趋浮躁,书画手卷正面临新的处境:一方面,这一不易张扬的创作形式正在悄然退隐;另一方面,前人的遗存已越来越稀少。因此,现存手卷必将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书画收藏热的来临,手卷逐渐走出“象牙之塔”,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尽风头。1995年,北京翰海推出北宋张先的《十咏图》手卷,以1980万元的天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1996年,傅抱石的《丽人行》手卷,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落槌,首创当时中国现代书画的最高价格,令海内外为之震惊。此后,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在中国嘉德2002年春拍中以2530万元又攀高峰,被时人传为美谈。

近年来,虽然册页的成交价已经开始大有赶超手卷之势,但是从升值的角度来看,手卷收藏的独特优势仍然不可动摇。从近几年拍卖行情来看,成交价在千万元以上的手卷,不胜枚举。2005年,在中贸圣佳10年庆典拍卖会上,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手卷,以2750万元高价成交,明周之冕的《百花图》手卷以2200万元拍出;同年,王的《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手卷,在北京九歌以3520万元一鸣惊人。而最有说服力还是元代林子奂的《豳风图》手卷,此作2005年天津国拍秋季拍卖时的成交价为770万元,2006年又在大唐国际拍卖中再次出现,竟以1100万元被另一藏家收入囊中,卖家一年获利超过40%。而明代陈淳的《水仙》手卷,似乎更加神秘,1999年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的成交价仅52万元,2005年中贸圣佳成交价升至715万元,到了2006年辽宁国拍秋季拍卖会上,从600万元的底价开始竞拍,竟被炒到5500万元(不含佣金),为底价的9倍,令人大跌眼镜。尽管这种恶炒式的拍卖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即精品手卷具有极其广阔的投资前景。

不仅名家书画手卷春风得意,正在被“挖掘”出来的古代无名氏佳作,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艺术品拍卖舞台。如在2006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北宋佚名《揭钵图》手卷,即以583万元成交。

下面,笔者以4件绘画手卷为例,试加品评,以飨同好。

陆治《桃源图卷》(图1、图2)

陆治(1496-1576年),明代画家,字叔平,号包山子,江苏吴县人。文徵明之得意门生。诗文、书画皆有造诣。工写生,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画喜仿宋人,而时出己意,以尖利折棱之笔,鲜明而清淡的青绿,塑造出巍峨峻峭、奇伟儒雅的山水形象。

此卷为纸本设色,纵27.2厘米,横119.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卷以渔舟为导,写陶潜《桃花源记》意境,步移景异,引人入胜。先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达了画家厌恶乱世、向往世外桃源的人生理想。全卷笔墨疏简清逸,构图多变,画风峻峭,情趣横生。

钱《梅竹水仙图卷》(图3-图5)

钱(1508-?),明代画家。字叔宝,号磬室,江苏吴县人。早年孤贫失学,壮岁始读书,好手抄稀见古籍,至老不倦。擅画山水,亦能写人物、兰竹,为吴门画派重要画家之一。

此卷为纸本水墨,纵32.6厘米,横253.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启开画卷,但见一杆墨竹,潇洒劲挺,迎风拂来,竹后立一巨石,石上苔草丛生,石下幽兰吐芳,继而又画一树古梅,几株水仙,争色斗香,各臻其妙。卷尾画一披红策杖者,凝神清赏,怡然自乐。此卷笔墨疏朗、稳健、潇洒,韵致娴雅,别具高格。

华《花鸟图卷》(图6-图8)

华(1682-1756年),清代画家,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初寓杭州,后客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画格有松秀明丽之致。论者谓其“领异标新,穷神尽变”,“机趣天然”,直可并驾恽南田。

此卷纵38.3厘米,横321.5厘米(画心),设色绢本,绘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系华晚年之作。写满园佳色,春闹竹林。全卷可分4段,衔接自然,前后呼应,笔墨简逸生动,设色淡雅,境界清幽,于细微处见精彩。引首由铁岭韩云山题签,尾跋记述此画200年间的坎坷经历,卷内有画家本人及罗天池、何瑗玉、潘延龄、邓实等收藏大家的钤印20余枚,人文信息十分丰富。每段皆有题画诗,体现作者诗书画三绝的独特风格。该卷在2005年10月无锡市文物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出660万元的价格。

汪琨《四季山水卷》(图9-10)

汪琨(1877-1946年),近代画家,字仲山,江西婺源人。山水宗法王,画风工整神秀,亦工人物、花卉。

此卷纸本设色,宽22.5厘米,长518厘米,1934年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立意新颖,布局巧妙,气势壮阔,纵横千里。四季山水,平常景色,经过精心取舍、升华,展现出无穷魅力,令观者心驰神往。画家的高妙之处在于善于将山川、风物的季节共性与独特的地域个性融为一体,以凝练、精纯的艺术语言,表现大自然不同的意境之美。如以雄浑多变抒写山乡之春――古木吐芽,群山叠翠,楼阁望湖,村舍听泉,展现诗情画意;又如以平远壮阔描绘水乡之冬――天布阴云,山舞银蛇,江水凝寒,渔舟停港,宛如身临其境。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奇巧玲珑 鬼斧神工 下一篇:珠宝玉石的科技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