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纲万目张 解一卷众篇明

时间:2022-09-11 01:18:02

摘 要:“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这是专家屡次谈到的问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想达到的语文教学的境界。群文阅读中,凭借“阅读方法的一致性”,让“成群读懂”变得轻而易举;凭借“情感的一致性,让“成群诵读”水到渠成,重视学生独特体验,让个性表达易如反掌。群文阅读课堂上的群读群诵,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堂;群读群诵

一、对群文阅读的理解

群文阅读,就是本着“教是为用不着教”的思想,按照从“扶”到“放”的思路,把一群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达到“举一纲万目张,解一卷众篇明”的目的,扩大阅读量,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都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强调:“方法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而阅读能力则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群文阅读的实施

(一)在“寻藤”与“循藤”中形成群文教材

实施群文阅读以“整组"施教为基础,突破教材增加课外阅读量,达到从课内到课外,从一篇到多篇,从多篇到整本书的群文阅读目标。其次,实施群文阅读要以内在联系为主线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

1.寻“藤”,让群文有“魂”

(1)什么是“藤”

藤的本义为植物的匍匐茎或攀援茎,是枝叶繁茂和瓜果累累的依托。小学语文课本都是按照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内容不同,但在表现方法、表现形式甚至表现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都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就是“藤”,是不同课文成为系列的依托。

(2)寻“藤”

寻“藤”是寻找一个群组中高度迁移的一致性,解决的是阅读课堂的深度问题。一般来说,一个群组的“藤”是编者和执教者的意图,就如“单元导读”、精读课文后的“学习提示”、略读课文前的“导读”等。围绕“藤”确定的学习目标会直接指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如:如四年级下册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这一单元中各篇课文都 是 “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的范例。围绕这个一致性,确定学习目标为:使用“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的方法感受田园独特的风光,激发热爱乡村的感情。这个目标就是群文的“魂”。

2.循“藤”,众文才能成”群”

(1)循“藤”

循:依照。循着“藤”这个依托,触摸到相关联的内容是成群的关键。如图所示:这些相关联的内容中有精读文、略读文、浏览文。解决的是阅读课堂的广度问题。

(2)形成“群教材

在 “循藤”的基础上,形成由精读、略读、浏览文组成的“群教材”。如下面是三年级下册“爱护周围环境”单元包含15篇文章和一部书目录的“群教材”。

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

学习目标: 使用“找到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课文,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精读文:1《翠鸟》、 2《小村庄的故事》

略读文:3《燕子专列》、4《路旁的橡树》

浏览文:5《奇异的植物世界》、6《鸟的天堂》等

(二)在“寻藤”与“循藤”中形成群文阅读学习思路 如图所示:

第一步:寻藤。以精读文为例让学生在接受中发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藤”,教师实现授人以渔,为实现阅读的“迁移”做好准备。

第二步:循藤。专家强调“运用是最好的理解,运用也是更高层次的理解”。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有效实现从课内到课外迁移,由知识向能力的提升。

(三)群文n堂上的成群诵读与成群读懂

如下图所示:

1.凭借情感的一致性,让成群诵读水到渠成

在“群教材”中,文章之间因“相同的情感”的维系会有一种互解功能,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引导学生产生这种情感和感觉,能现有效的群文诵读。如:在抓住关键词句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的学习过程中,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有鸟的美好”,及时补充“情感一致”的词语、诗句、片段等,让成群诵读水到渠成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中有鸟的美好”。

(1)感情一致的词语: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鸟鸣春 草长莺飞 蜂围蝶阵。

(2)感情一致的诗句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 杜甫《曲江二首》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3)感情一致的片段

《鸟的天堂》片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2.凭借方法的一致性,让成群读懂轻而易举

在群文教材中,利用文章之间的互解的功能,引导学生轻而易举地实现群文阅读。如“爱护周围环境”的群文教学。

以《翠鸟》为例进行指导时,联系下文中“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它要来和我们做朋友”轻易地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意思:翠鸟是野生动物,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在最好的生活方式中,让我们才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接着,指导学生试着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燕子专列》一课的学习中,围绕着关键词句“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联系上文就能很快体会到课文主旨:在表现人类对鸟博大的爱心的同时呼吁人们要把动物当成人类的朋友,当动物遇险时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浏览《看松鼠做巢》这篇文章,只需片刻,就能读懂――松鼠是野生的,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人类不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对它们进行干扰。

凭借方法的一致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读懂了一群有着内在联系的文章。

(四)重视群文阅读活动中的学生体验的独特性

虽然群文间的互解,加快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但是学生个体原有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使群文阅读充满着独特性。因此,在群文阅读中必须重视学生个体原有认知的激活。

1.引发一个生成远比重复多个现成 更有价值

当一致性与原有知识经验相关联时,应引发学生去生成,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比重复多个现成更有价值。

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下人家》中,写到了乡下人家门前独特的农家风光是:r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有的学生就会想到相关联的“一天之内的顺序开放”:“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根据这一原有认知,教师顺势引发有条理地表达:“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春末夏初,芍药欣然怒放;夏天,凤仙花绽开了笑脸;夏末秋初,鸡冠花亭亭向上的花朵,仿佛报晓的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

2.发现一个问题 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当一致性与原有知识经验相关联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如:在学习《翠鸟》时,有学生会发现“抓住特点进行丰富的联想能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表达出来”,教师顺势引发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写翠鸟外形时,抓住了颜色鲜艳的特点,把头上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的橄榄色的羽毛比成头巾,把背上浅绿色的羽毛比成外衣,把腹部赤褐色的羽毛必成衬衫。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现:写翠鸟动作时抓住了“敏捷”的特点,把翠鸟比作“箭”,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时飞、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这一系列动作迅速表现出来了,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继续发现:

如:我喜欢坐在窗前,看松鼠表演――它们有的表演高空走树枝,有的表演无伞降落,有的像舞彩带似的甩动它漂亮蓬松的大尾巴。我曾经注意到一只松鼠,它把尾巴夹起来旋转,左转几次,右转几次,玩了好半天,然后打着它的尾巴旗子一纵一跳地跑过街,到对面树林串门去了。把漂亮蓬松的大尾巴比成了彩带,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群文阅读中,循着“举一纲万目张,解一卷众篇明”的思路,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借用“阅读方法、情感等的一致性”,让“成群读懂”轻而易举,让“成群诵读”水到渠成。重视群文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独特性,鼓励学生产生想法和质疑;引导学生发展想法和智慧,达到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高中地理学科环境道德生态教育初探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