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4 06:13:08

大豆异黄酮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摘要: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简称iso)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主要活性的成分,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人类具有抗氧化、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妇女更年期障碍、抗衰老等有诸多生理功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研究应用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和在养禽生产上应用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利于畜牧生产,改善畜禽品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 养禽业

一 组成和分布

1.1 组成 目前已发现大豆中异黄酮共有12种,分为游离型甙元和结合型糖甙。甙元约占总量的2%~3%,包括染料木素(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大豆甙元(二羟异黄酮,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糖甙约占总量的97%~98% , 主要以丙二酰染料木甙, 丙二酰大豆甙、染料木甙(genistin)和大豆甙(daizin)形式存在。

1.2 分布 大豆异黄酮在大豆的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胚轴中含异黄酮种类最多且浓度最高,约为l%~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而80%~90%的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浓度为0.1%~0.3%;种皮含量最低。而且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含量随着籽粒由大到小逐渐升高,并认为是大粒品种其胚轴在种子中的比例相对较小的缘故,间接证明了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在胚轴中。

二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抗溶血、抗菌、抗胆固醇、降血脂、 治疗 脑血栓和血管疾病、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等生物学功能。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功能与动物体内雌激素类似,异黄酮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的作用,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出抗雌激素的作用。大豆异黄酮主要通过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影响神经内分泌,从而调控机体的生殖和营养过程:1)抑制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拓扑异构酶ii活性,诱导dna链断裂,从而导致癌细胞萎缩或凋亡;2)抑制凝血酶形成和血小板活化,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3)增加雄性动物血液睾酮、8一内啡肽、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igf一1)、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d)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生长抑素含量,使肌细胞增大,总rna含量提高,从而促进肌肉蛋白质沉积,加速肌肉生长和发育(韩正康等,1999);4)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降低胰岛素/血糖比例,导致瘦肉率增加(banz等,1997);5)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张庆荣等,1999)和抗病毒复制;6)提高奶牛初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和 一谷氨酸转肽酶的活性,这两种酶的活力与乳腺的非特异性免疫和蛋白质合成代谢有关。

三 在养禽生产上的应用

21世纪,动物营养学家极其关注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发现,异黄酮类物质在动物体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显著地促进动物生长,减少腹脂沉积,改善繁殖性能,提高免疫力。现在,我国的鸡、鸭等畜禽饲料中常见的蛋白源以豆粕为主,因而明确大豆异黄酮对家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3.1 提高家禽的繁殖性能 朱建平等用大豆黄酮添加到肉种鸭配合日粮中,添加量2—6mg/kg,能明显提高种鸭的产蛋率、促进卵泡的发育(p<0.05),这表明由于大豆黄酮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样作用,直接调控母鸭的繁殖机能,能明显提高种母鸭的繁殖性能,同时对其受精率结果分析表明,大豆黄酮对种公鸭的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3.2 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 能明显提高公鸡、大鼠、猪及牛羊等雄性动物血清睾酮水平,达到促进生长的目的。郭晓红等(2004)分别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5、10、15 mg/kg,结果表明,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增加肉公鸡的平均体增重、饲料效率及平均日采食量。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好,4周龄和7周龄体重分别提高18.88%(p<0.01)和11.66% (p<0.01),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8.21%(p<0.05)和9.99%(p<0.05),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对肉母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且添加高剂量(15 mg/kg)会使死亡率升高。

王国杰等(1994)在饲粮中添加大豆黄素3mg/kg,对87只32日龄红布罗肉鸡进行了28 d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公鸡日增重提高10.1%(p<0.01),胸肌重和腿肌重分别提高6.6%(p<0.01)和72%(p<0.01),胸肌总rna含量显著提高,但dna含量无显著变化。

3.3 对产蛋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3 mg?kg 异黄酮可提高产蛋率和蛋重,而且血清中]r3、r4和孕酮水平明显提高,说明异黄酮提高产蛋性能与提高 r3、r4和孕酮水平有关。产蛋鹌鹑日粮中添加6 mg?kg 异黄酮,产蛋率提高10.3%。因此异黄酮可以通过提高机体营养物的代谢和利用而影响产蛋性能。刘燕强等(1998)分别在330日龄和242日龄罗曼产蛋鸡日粮中添加3 mg/kg的大豆黄酮,结果表明,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蛋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有升高的趋势,而且试验组鸡血液中 、t4和孕酮水平升高(p<0.05)。刘春燕(1998)报道,蛋鸡日粮中添加3 mg/kg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p<0.05),蛋重和饲料转化率也有改善的趋势,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

3.4 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机能 异黄酮类不仅对机体的免疫细胞、体液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影响,还能通过直接作用于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或各种免疫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垂体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分泌,通过gh和prl间接发挥作用;降低体内生长抑素ss,解除ss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进而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发现,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刀豆素a(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促进t淋巴产生白介细胞素1和白介素2。异黄酮类能提高动物非特异免疫,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给小鼠灌注20 mg?kg,1周后小鼠的胸腺重明显提高,胸腺巨噬细胞功能明显提高。可见,异黄酮可作为动物免疫增强剂,增加畜禽抗病力。

3.5 大豆黄酮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 carroll首次报道了大豆蛋白可降低血液胆固醇,现在发现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为大豆异黄酮。尹靖东等试验表明, 日粮中添加10 mg?kg大豆黄酮有降低产蛋鸡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并显著降低蛋黄中甘油三脂含量。tovar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降血脂作用,显著降低猴血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apo b)。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apo a)等抗动脉硬化成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豆黄酮能降低肝脏中apo a一1 mrna水平,表明大豆黄酮降血脂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而影响其代谢。异黄酮对其它动脉硬化相关因子也有影响,可抑制凝血酶和血小知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txa 释放。低密度时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高浓度时抑制血管渗透性因子诱导的冠状动脉舒张,并能抑制平滑肌no的生成,这些因子共同作用,使受损伤动脉壁渗出减轻,抑制动脉硬化形盛。因此利用大豆黄酮的添加,减少鸡蛋中氧化胆固醇的形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大豆异黄酮在家禽饲养中的适宜添加量

大豆异黄酮类是一种具有双重生物活性的生理调节剂,并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及加入异黄酮的剂量,而表现对体内雌激素活性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因此,异黄酮类在畜禽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根据它所起生物学功能不同以及动物的种类、性别、生长期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异黄酮类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免疫增强剂、催情剂、抗氧化剂等,在饲料中添加量分别以2-5mg/kg,5-20mg/kg和100-200mg/kg为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系统地分析大豆异黄酮类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免疫增强剂、催情剂、抗氧化剂等在不同种类、性别、不同生理阶段动物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五 大豆异黄酮的应用前景

绿色食品对饲料添加剂的要求立足于纯天然的能够替代抗生素和相关激素等生长促进剂。大力研制和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逐渐降低甚至禁止抗生素、激素和抗氧化剂等药物添加剂的使用,生产无毒、无害、无残留的绿色畜禽产品已成为新世纪

上一篇:芦荟栽培技术 下一篇:百香果的市场前景及吉龙1号百香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