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4 03:26:15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杂交水稻对于缓解我国的粮食问题,保障人们生活所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杂交水稻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现有的生产模式已经渐渐的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是当下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分析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产业化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49-01

一、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温饱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随着我国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才缓解了我国的粮食问题。杂交水稻的研制与发展为我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由于杂交水稻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而杂交水稻也由国内走向了国外,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升,它成为了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在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迎合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以便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供给与销售一体化,这样才能进一步加速杂交水稻成果的转化,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保证杂交水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终提高杂交水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所存在的问题

1.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缺乏统一协调管理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与销售是分离的,科研育种单位不会顾及市场需求,只是一味的研究优良的种子;而种子销售部门只是负责种子的经营管理。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一种模式对于杂交水稻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不能有效地利用人财物力方面的资源。

2.杂交水稻科研力量被削弱,研究成果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杂交水稻种子研究人员得到的实际利益,与所付出的不成正比。因而,不少科研人员逐步转向了种子的销售,或者一边做杂交水稻种子研究,一遍进行种子经营,从而使得科研育种的力度被削弱。这样制约了杂交水稻科研成果的发展进程与转化周期,进而影响着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发展。

3.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和价格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经营上。其中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销售一些劣质的和半成品种子,从而导致粮食减产,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由于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商人为了利益最大化,从而倒卖种子,使得农民增加了购买种子的成本,然而粮食的价格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上涨,从而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方法和措施

1.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一体化

为了杂交水稻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产业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 才能加快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销售一体化进程,从而避免生产与销售的盲目性。从而保证杂交水稻种子新品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和研究,这样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种子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进一步有利于种子的销售。随着市场销售业绩的上升,才能够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杂交水稻种子的科研上。

2.加大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研究的投入力度

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科研的投入,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的品牌化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杂交水稻种子科研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科研人员的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将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种子的科研上,并对那些贡献突出的科研人员,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资鼓励,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统一规范的杂交水稻重视市场

健康有序的市场才能保证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对那些惟利是图的不法商人及时进行制裁,从而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此外,对于那些严格遵守法律的商人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从而净化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以保证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生产和销售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强杂交水稻种子的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体系。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茜,乔鹏程,黎世民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促进种子企业发展的关键[J] 中国种业 2004年10期.

[2]谭载阳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实施种子工程[A] 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3]赵永来 郭佐世 青海省种子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A] 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

[4]刘江 积极推进种子产业化 开创种子工作新局面[A] 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5]汪家灼 发挥优势增强合力办好“科研、生产、经营”三结合的种子集团公司[A] 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上一篇:不同叶面肥对清丰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劳动分工视角下的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