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时间:2022-07-24 02:34:37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推崇,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于小学生年龄低,可塑性强,积极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思想,由传统“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然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下,学生自学意识淡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更侧重讲解,常常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忽略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自学、学生不会自学等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教学实际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动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潜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的世界。例如:学习“认识时间”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钟表教具,要求小组进行挑战赛,一组给出时间,另一组把时间拨到准确位置,几个小组依次进行挑战赛,获胜的小组颁发“时间小博士”的奖励。小学生本来好胜心极强,思维又非常活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由交流、自主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延伸下去,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方法,学会自学

1.指导自学法。教学“205与35的和,除以60与12的差,商是多少”这一题时,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找问题,想算法,抓主干,理枝叶。学生按学法步骤自学:(1)找问题:商是多少?(2)想算法:用除法计算。(3)抓主干:和除以差。(4)理枝叶:205与35的和是被除数,60与12的差是除数,要先算“205+35”和“60-12”,就要分别加上小括号,列算式是(205+35)÷(60-12)。

2.模仿自学法。在“梯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被推导出来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不能模仿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呢?学生自学讨论:(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自学中,学生还迸发了创新的火花:把一个梯形通过“割”“补…拼”的方法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公式。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1.创设合作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2.形成合作的习惯。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实行分层自学,增强自学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造成自学能力有很大差距。对于优秀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快,能顺利完成自学;而对于有些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弱,理解能力差,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学不得法,思想不灵活,在自学中困难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自学作为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掌握并理解数学的真谛,促使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燕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

[3]刘新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0,(08)。

上一篇:如何变语文阅读为“乐读” 下一篇:导学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