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中的作文

时间:2022-07-24 01:38:58

小学生活中的作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作文知识可以教会,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教师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的。因此,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化;激趣;源头活水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学生作文中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我作为班主任,有了亲身的参与、有了真正的感悟学生能将自己劳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以及学会的技能、对劳动的认识、父母艰辛劳动的不容易一一描述出来。这样,不光在思想上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了认识;而且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表。

课后随文阅读,积累素材,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往往有很高的热情,还沉浸在作者流露的情感之中。这时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一些同题材、同体裁的读物,以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如在朗读、感悟《白杨》这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等一系列借物喻人的文章,引导感悟,使学生产生对类似文章的更多感受。

二、排难激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4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

三、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写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广播电视要听,名胜古迹要赏,平常的小事情,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四、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五、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在学习《小狮子爱尔莎》之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后续,想。像小狮子爱尔莎被放回大森林之后的生活。我发现只要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他们就会勇敢地展翅飞翔。有的学生想象爱尔莎成为了“森林之王”,为小动物们造福;有的想象爱尔莎又回到“我”身边,感人至深;还有的想象爱尔莎生下了几只小狮子,在大森林中快乐地生活。给孩子写作的空间,拓宽语文环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

六、多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教师适时进行面批

郭沫若曾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可见自我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必经阶段。但自改也有局限性,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毕竟有限,加上有点敝帚自珍的心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面批则能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面批,这样一来,既尊重了他们的意志、个性,又使他们心里清楚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写,还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除了多让学生自改文章外,即面对面地批阅,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特别学生的一些常见的不足之处应予以纠正,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引,为其今后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七、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电教媒介,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摄像机,把学生带到莲花山旅游区,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三年级作文的主要形式是看图写话,结合作文教学,我的组织教学内容也有了改变。有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然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片的意思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在幻灯片上打出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快速识记。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

(2)四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作竞选演说;运动赛等活动语文化。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作文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教师应放手大胆地鼓励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多去读写。这样,他们定能写出具有鲜活个性特征的作文。

上一篇:案例教学在经济类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 下一篇: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