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07-24 01:28:49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了解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身边的物品,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六种常见的材料、尺子、眼镜、木块、玻璃、铁片、纸、记录纸。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物品可以由一种材料做成,也可以由几种材料做成。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由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

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

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

碰到不认识的材料用(1)(2)(3)来做一下记号。

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投影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

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个物品[打(1)的],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书本47页的表格中。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看来大家都能熟练地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再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灯……

(四)小结

通过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材料,物品可以由一种材料做成,也可以由几种材料做成。

各种材料的特点: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

小组代表领取材料。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地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四、课后反思

备教案的过程中,对本科教材安排上有几点疑问:

其一:为什么要把“我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这个非教学重点摆在教材的一个重要位置。本课是《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起始课,其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和物品都是由一种材料和几种材料做成的这一科学概念。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特性并非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在接下去的《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等都是专一研究各种材料的特性。如果说是为了对下面的几节课有个铺垫的话,为什么不把这一块内容放在教材的最后,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承上启下,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举两得。

其二: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哪些?一般,在我们教师眼里常见的材料有这几种:金属、木头、布、塑料、橡胶、石头、玻璃。但在学生的眼里,不一定就只有这些,比如说还有线、泥土、水,还有一些让老师想不到的材料,这样一来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定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呢?按照学生的回答,还是根据现实生活的依据呢?如果教师非要把常见的定义为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的材料,学生也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对。教材中“哪些材料是常见的材料”限制了教师、学生的一定思维空间,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材料有哪些”来替代,这个问题就会问得比较开放,也不会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任何的限制。

其三:对于纤维这个材料是否要出示?我们生活中的布料、线、丝等这样的一些材料都称为纤维,有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把纤维这个词抛给他们,他们能接受吗?如果非要学生脑子里浮现的布、线、丝等材料让他们说成纤维的话,就失去了科学课的真实性。效果也适得其反。就好比金属材料,它包括金、银、铜、铁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非要把学生所说的铁改成金属材料的话也同样失去了科学课的真实性。教师只有通过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让学生研究金属材料的特性时,再把金、银、铜、铁等归类成金属材料,体现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中职历史教学中的“成功感”教育 下一篇:高职理工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