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感人的故事

时间:2022-07-23 11:43:51

说出感人的故事

记人记事的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是以画面镜头为主,即跟踪当事人,拍摄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含同期记录的各种人声,空间的音响、音效),或采访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相关的人,由他们讲述自己经历的事、了解的事,发表看法、表达感受。画面镜头语言客观、真实,直观、形象。活动的影像能让观者“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其效果和感染力显然要超过“单纯的解说”。

然而,四川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拍摄制作的电视片《忠诚》却是以解说的声音造型为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忠诚》的主人公――四川省达州市国税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常小川生前除了有一些照片和一段很短的工作录像资料外,再没有其他任何音像记录。所以,常小川“正在发生的事”无法记录,“已经发生的事”也只能靠解说讲述出来。

看了《忠诚》片子,我们还是被说出来的故事感动了。

首先,编导没有用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常小川的事迹,也没有全靠访问了解常小川的人来回顾常小川的事迹。而是以主持人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我” ,大部分通过画外音来直接讲述常小川的事迹。这样,解说词的结构保持了相对的完整,即不全靠画面语言也能听明白讲述的内容。由于通篇用“我”来叙述,口语化的解说语言就避免了书面式的语言措辞和语法修辞,增强了表达的灵活性,使编导的叙述、议论、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解说的可听性。又由于通篇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常小川,这样不仅使人感到亲切,造成了编导与常小川直接对话的效果,而且还使观者与编导处于同一平面,共同面对常小川,关注常小川,有效地补足了常小川镜头缺乏的遗憾。“我”和“你”的对话既是生者与逝者的对话,也是观者和编导与常小川沟通并交流的潜在方式,从而加深了对常小川的认识、了解、理解和深切的敬意与无尽的追思。

其次,编导没有用传记的手法来面面俱到地展示英雄的一生,而是精心选材,选取了36岁的常小川就任达州市国税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这段生命的最后十年最感人的事迹来述说。这样,有限的篇幅极大地展示了常小川的主要特点,凸显了常小川高尚的精神境界:第一,勤奋学习,自学成才。常小川18岁下乡,21岁成为一名税务工作者。1986年,当电脑这个现代科技技术刚在社会普及的时候,年近30岁的常小川便迷上了它。当时,计算机方面的书报大都是英文,为闯英语关,常小川买来《英汉词典》逐词逐句对照翻译、记录,还自费订阅五六种计算机报刊,十多年写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几年中,只有初中文化的常小川先后发表了《税收计会统业务电算化的经验与思考》、《KTPC系统的运行规范》等十余篇计算机方面的学术论文,被四川省国税局评为全省国税系统“十大信息化建设标兵”、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电子工程工程师”,还获得了美国微软公司系统工程师(MCSE)认证资格证书。第二,刻苦钻研,成为专家。作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常小川不仅是行政领导,更是技术干部。当达州市税务系统的计算机设备由14台猛增到400多台,应用软件也不断增加时,逐机安装调试、解决技术故障、传授应用知识、培养技术骨干、组织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都离不开常小川。哪里的计算机出现了难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就像一个忠诚的“传令兵”,随叫随到,基层的同志都风趣地称常小川为“电脑保姆”。第三,爱岗敬业、鞠躬尽瘁。常小川的人生观是:“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体现短暂而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为了他所钟爱的事业,工作紧张时,常小川顾不上回家看望高龄、患病的父母,常年外出奔波,成了全局有名的“出差专业户”,有时一年在家的时间还不到100天。常小川患有严重的胰腺炎,医生告诫,至少要卧床治疗三个月,他却只住了6天就执意出院,继续工作。他46岁英年早逝,也是因胰腺炎再次发作。

在充满感情的解说和淡淡的背景音乐中,片中还记录了常小川的领导、同事和妻子的回顾;记录了常小川的女儿的作文;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常小川工作的办公室、生活的环境和他走过的路。这一切,使可爱可敬的常小川深深地走入了我们的心里。

看来,说出来的故事同样感人,只要你说得好,只要你会说。

上一篇:情融冰雪暖人心 下一篇: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扎实搞好远教学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