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荒山绿化情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23 11:24:18

昆明市东川区荒山绿化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 昆明市东川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形陡峻,生态环境脆弱,降雨量小,且蒸发量大,加之泥石流活动频繁,导致东川森林覆盖率极低。本课题于2016年1―6月对东川区荒山绿化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目前海拔1 600 m以下主要种植树种为新银合欢、藏柏、新银合欢、藏柏、滇朴、苦楝等,其中新银合欢已成为东川干热河谷造林的先锋树种;海拔1 600~2 500 m地区主要种植树种为藏柏、圆柏、旱冬瓜、滇朴、华山松等树种;海拔2 500 m以上地区主要种植圆柏、急尖长苞冷杉、高山松等树种。通过调查研究,对东川现阶段荒山绿化种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东川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态环境;荒山绿化;植物种植;云南昆明;东川区

中图分类号 S7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45-02

Abstract The terrain fluctuations in Dongchuan District of Kunming City is larger.Steep terrain,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ow rainfall and high evaporation,coupled with the debris flow activities are frequent,resulting that forest coverage rate in Dongchuan is very low.This topic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arren hill afforestution in Dongchuan District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6.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e region,the main planting tree species at an altitude of 1 600 meters below were Leucaena leucocephala,Cupressus torulosa,Leucaena leucocephala,Cupressus torulosa,Celtis yunnanensis,Melia azedarach,among which Leucaena leucocephala had become of pioneer tree species in dry and hot river valley of Dongchuan.The main planting tree species at elevation of 1 600~2 500 meters area were Cupressus torulosa,Sabina chinensis,Alnus nepalensis,Celtis yunnanensis,Huashan pine tree species.The area at an altitude of 2 500 meters above mainly planted Sabina,acute tip of Abies georgei,P.densata etc.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aimed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barren hills afforestation in Dongchuan,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Dongchuan.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rren hill;afforestation;plant cultivation;Kunming Yunnan;Dongchuan District

|川是云南省昆明市所辖区县之一,是云南出滇入川的“桥头堡”前沿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区位。但是由于遭受长期的伐薪烧炭大炼钢铁式的粗放开发,导致东川的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东川大山也变得满目疮痍[1]。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和荒山面积分别为10.67万hm2和4.04万hm2,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区域由于土层瘠薄、石砾含量高、水分条件差、干旱严重、造林困难,导致区内境内全长逾80 km的小江干热河谷有荒山近0.7万hm2。

1 研究地概况

1.1 区域位置

东川是云南省昆明市所辖区县之一,地处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东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南与昆明市寻甸县相接,西与昆明市禄劝县相靠,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相连,并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和会东2县隔金沙江相望(图1)。境内最高海拔4 344.1 m,最低海拔695 m,高差3 649.1 m。东川区土地总面积为187 114.0 hm2,其中林地面积和非林地面积分别为106 913.7 hm2和80 200.3 hm2,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14%和42.86%[2]。

东川全区南北最大纵距和东西最大横距分别为84.6 km和51.2 km,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牯牛寨”是境内东侧的最高峰,海拔为4 017.3 m;“雪岭”是西部的最高峰,海拔为4 344.1 m,为“滇中第一峰”[3]。东川境内海拔最低处(695 m)位于金沙江与小江的交汇处,是昆明市海拔最低点。由于地处世界深大断裂带,东川境内地质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境内土壤类型自上而下分布着燥红土、红壤、黄红壤、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等五大类,红壤是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土壤类型[4]。

1.2 气候条件

东川年平均气温为20.0 ℃,最高温度达40 ℃以上,最低温度为-6.2 ℃,霜期48 d,年均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分别为693.1 mm和3 638.6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 327.5 h,年蒸发量1 856.4 mm。最大风速40 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由于受到地形、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影响,东川境内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5]。此外,2004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显示,东川水土流失面积达1 393.37 km2,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74.47%[6],说明区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 调查方法

2016年1―6月,沿贯穿东川全境的陶家小河流域自上游向下游,对东川荒山造林情况进行了现场测量、实地考察及取样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基本情况

东川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不同区域间气候差异大,土壤瘠薄面积大,立地条件差。全区林业用地和荒山面积分别为10.67万hm2和4.04万hm2,但是土层瘠薄、石砾含量高、水分条件差、干旱严重造林困难。由于受到连续干旱的影响,新造林木保存率普遍较低,如境内的小江干热河谷荒山面积就达到0.7万hm2。因此,由于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东川境内许多荒坡年年造林不见林,林地面积很难有突破性的扩大[7]。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森林面积覆盖率,生态修复攻坚作为当地林业部门2016年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生态修复攻坚的总要求:造林面e每年达到0.2万hm2,森林覆盖率每年至少提高1%,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果),提倡1 600 m海拔以下干热河谷种植新银合欢、宜林荒山造林等工程,力争实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36%的目标。

3.2 荒山绿化种植情况

据现场勘察,区域内大部分为荒山荒坡,有林地面积较小,少量的树木也只是分布在村庄附近。调查发现,调查区内乔木林面积仅为92 hm2,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河流大上游地区,这些乔木树种主要是云南松、华山松、滇杨等,是1980年后发展起来的小片次生林,现已成材。疏幼林面积为509.6 hm2,主要树种是云南松、华山松、银合欢,是2000年以来的人工造林,主要分布在上游驾车乡政府以西的平缓山坡地带,下游两岸局部山坡上也有少量分布。灌木林面积为501 hm2,主要树种是杜鹃、麻栎、箭竹、马桑、坡柳、小雀花、车桑子、苦刺等(表1)。目前,区内经果林并未形成规模,而一些核桃、板栗、桃、李、花红也只是在村庄周围零星种植。

4 现有政策方针

根据现有植被情况以及东川长期发展的实际要求,当地林业部门提出了“三年突破、五年提升、十年变化”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积极采取措施打造‘生态恢复示范区’。“为了让大地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东川将实施1 600 m海拔以下区域造新银合欢林、退耕还林暨核桃种植、小江流域河漫滩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和林产业发展5个“三年突破”行动。

为了进一步扩大造林面积,实现造林绿化目标,东川通过流转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实施大户带动、综合开发,在小江流域河滩地适宜种植的区域种植美洲黑杨、美国山核桃、牛角瓜等,使河滩地绿化、美化、效益化。自2007年起,根据省、市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东川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核桃,截至2013年,全区规划种植核桃面积已达2.13万hm2,保存面积为1.50万hm2,通过核桃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已有了明显提高。

5 现有实施办法

2008―2015年,全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林业重点项目,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造林补贴、核桃产业发展以及1 600 m海拔以下新银合欢造林等。累计完成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分别为0.83万hm2和0.23万hm2,退耕还林面积为0.95万hm2,核桃产业面积达到1.5万hm2。2013―2015年共投入植树造林及产业发展资金1.6亿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1 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工作

为切实提升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东川区开展了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工作。选择地块在海拔1 6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区荒山和适宜核桃种植的农地内,种植适宜于干热河谷生长的树种,从苗木准备与选择、整地方式、栽植时间、栽植方法、浇水方法、投资预算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整个试验采用穴状和鱼鳞坑2种整地方式,3种浇水措施,即:仅浇1次水、浇2次水(浇1次定根水+适时再浇1次水)、浇1次定根水+多次适时浇水,选择合欢、藏柏、滇朴、苦楝4种树种,组成29种试验组合,从2011年10月开始用3年时间,分3期进行试验,即第一期试验:每个组合种植100株,已于2011年11月15日前完成栽植;第二期试验:核桃矿泉水瓶种植试验,种植200株,已于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第三期试验:以第一次试验的组合相同,每个组合种植100株,在总结第一次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已于2012年5月15日前完成栽植。

5.2 苗木基地建设

经过科学规划、严密推演,当地林业部门与招商引资企业合作,从2011年3月开始,用3~5年在大白泥沟投资建设面积为200 hm2的树种,丰富品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大型苗圃基地,规划苗木繁殖区、试验示范区、道路绿化区、苗木移植区的面积分别为13.3、6.7、6.7、106.7 hm2。至2014年底,完成树种的育苗和栽植试验达42个,建成苗木基地133.3 hm2,河道疏通3 000 m,苗圃道路建设15 000 m。培育和移栽16个苗木品种、200余万株,主要的树种包括榕树、滇朴、木棉、凤凰木等,共投资近3 000万元。3年多来,东川区已恢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植被1.8万hm2,石漠化治理取得了重要成效[8]。

5.3 检查验收

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巩固造林成果,从2013年开始,当地实施了新的检查验收方法。当年造林,检查验收推到次年4月,使造林成效落到实处。“推后检查”从原来的时间延长至次年4月,苗木经过越冬依旧活着,才是真正成活,造林取得了真正成效,林地真正种上了树苗。这一机制的改变,加强了监督管理,避免过去时常出现的只管种树,疏于管护的弊端,不仅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成功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也无形地增强了植树造林者的工作责任感。

6 存在的问题

一是立地条件差。全区林业用地面积大部分是土层瘠薄、石砾含量高、保水能力差、造林难度大的地块。加上连续干旱,新造林木保存率较低。因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壤瘠薄、地质破碎、石漠化沙化严重、立地条件较差,致使许多荒坡年年造林不见林[9]。二是造林资金投入不足及林地管理困难。造林单位投资偏低,导致造林成活率低及林地管理困难,部分造林地出现返荒现象。三是种植技术及后期管理不到位。技术人员过少,种植操作工人技术不到位,后期管理跟不上。

7 建议

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政府大力宣传力度,可利用宣传手册和影视录像等方式,做到家喻户晓,充分提高居民爱林护林的意识。多实施发展造林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政策,如经济林建设。二是加强种植技术研究。加强海拔1 600 m以下干热河谷地区及海拔3 000 m以地区的造林技术研究。积极与上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取在东川造林地区有突破性成效[10]。三是加大造林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技能人才进行培训。

8 结语

东川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区域内气候差异大,多数地域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为提高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整体水平,需总结经验,多方面研究突破,分析可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选定树种类型,确定种植方向,结合生态建设基本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利用措施和种植方向,以为全区生态环境建设铺设一条全新的道路。

9 参考文献

[1] 萧宁年.东川地区历史上伐薪烧炭炼~对森林资源消耗的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1988(3):19-22.

[2] 万福绪,张金池.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45-49.

[3] 陈循谦.河滩地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1986(4):28-32.

[4] 王道杰,崔鹏,朱波,等.蒋家沟高含沙水流泥沙特性与泥石流滩地的改良[J].山地学报,2003,21(6):745-751.

[5] 王道杰,崔鹏,朱波,等.泥石流滩地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以云南小江流域蒋家沟为例[J].土壤通报,2004,35(6):683-687.

[6] 张桂香,王士革.云南东川小江流域生态环境初探及保护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6(5):50-52.

[7] 陈循谦.河滩地的开发与利用: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0(1):45-47.

[8] 沈有信,刘文耀,张彦东.东川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物种组成与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7):1454-1460.

[9] 程尊兰,朱平一,游勇.西部山区泥石流对河滩地演变的地质环境效应:以云南省小江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4(2):85-88.

[10] 王海帆,程尊兰.不同海拔河滩地种植方向的初步研究:以云南小江河谷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89-92.

上一篇: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样中镉试验研究 下一篇: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