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时间:2022-07-23 09:54:30

吉林省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以吉林省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品种的千粒重、品种的着粒密度、品种的结实率、品种株高、品种穗长、品种的有效穗数、品种的每穗粒数这七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吉林省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关系,并提出了吉林省高产育种栽培措施和育种方向。

关键词:吉林省;水稻;产量;产量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58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6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在全国粮食种植面积中,有1/4种植水稻,因此水稻的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稻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

吉林省水稻按照早熟、中熟、和晚熟分成四个组别,4个组别生育期分别为130d、135d和140d。3个生育期的对照组在2005~2012年的8a间保持不变,分别为长白9号、吉玉粳通35、秋光,这3个对照组均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以作为吉林水稻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2]。

1 对照品种产量分析

对2005~2012年3个生育期组别对照品种进行平均亩产差异分析,发现,2005~2012年8年间每个品种平均亩产产量变化不具有显著差异,平均产量保持稳定。这说明对照组品种产量基本不受环境影响,产量性状稳定,因此用这几个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可以客观的表现审定品种的产量性状,能够很好地起到对照的作用[3][4]。

2 审定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

总的来看,在相同的年份,相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的生育期越长,水稻平均产量越高。如表1所示,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的平均667m2产量随着时间变化平均667m2产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中晚熟、晚熟品种的平均667m2产量增加幅度,分析可以得出,吉林省在水稻遗传改良方面中早熟和中熟品种进程较快,产量增加也较快,这也说明水稻品种改良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显著意义。由于品种审定数量和品种审定目标注重点不同,在特殊年份水稻品种平均667m2产量也出现差异变化。例如2007年中熟品种,由于该年份品种审定通过仅有一个,同时由于该年份审定的品种注重米质好这个农艺性状,但是没有过多的估计产量性状,导致该年份水稻产量不高;同时2008年晚熟品种审定通过同样只有一个,但是由于该年份审定的品种分粟能力较低,但是区试采用统一密度种植,因此由于该品种的667m2有效穗数相对较低,最终导致平均667m2产量不高。结合吉林省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和国家政策,我们发现,国家政策对于水稻品质提高的重视,导致吉林省育种单位的育种重心也相应变化,最终引起2008年水稻虽然平均667m2产量不高,但是水稻品质有相当程度提高。这也说明,育种中心的变化,对于水稻平均产量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3 吉林省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

对吉林省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以及其主成分分析表明: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水稻667m2产量,对于农艺性状中的植株高度和有效穗数的控制,基本上没有显著效果,不应该是今后吉林省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为了实现吉林省水稻进一步高产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培育水稻新品种,适当的提高株高、穗长和着粒密度,从而可以较快的提高吉林省水稻平均667m2产量。同时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实现产量性状相对有显著提高将是今后吉林省水稻育种主要方向。同时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如何保证着粒密度增大后,灌浆期气温低造成籽粒成熟度、饱满粒率差,结实率低对产量提高的限制;以及株高的增加对品种抗倒性及肥料的利用等方面影响都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志德, 张兆兰, 促维功等.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作物研究,1994(4):10-11.

[2]. 程式华. 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 2005(4):27-29.

[3]. 邓华凤, 何强, 舒服等.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仁[J].杂交水稻, 2006, 21(1):1-6.

[4]. 杜永, 王艳, 王学红等.黄淮稻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J].作物学报, 2007,33(7):1079-1085.

作者简介:包凤忠(1967-),男,吉林省磐石市人,任职于吉林省磐石市取柴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秋葵的栽培技术及生产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一篇:试论油菜低温冻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