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生动、主动、自主地学

时间:2022-07-23 08:14:06

让学生生动、主动、自主地学

——运用“学导式”教“百分数应用题”

本文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第十册数学第31页的“百分数应用题例3”的教学为例,谈如何灵活 运用“学导式”(本刊1998 年7—8月号)进行教学。

一、铺垫导入

1.听老师念应用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说成一道文字题,再口答算式。

(1)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 去年造林是今年和几分之几?

(2)某工程队七月份修路20千米,八月份修路25千米。 七月份修路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算式为什么会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明白“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相同 的。

2

2.讨论题: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也可以说成5米比3米多

5

2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5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时, 关键要找准单位“1”的量,要分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 量相比较。

3.补题导入。

教师出示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要求学生想一想: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求百分之几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个问题,教师选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变成例3。然后揭示课题 。

〔注析:这个数学环节的设计,具有“活、实、 趣”的特点:(1)听题答题,形式活泼;(2)诱导讨论 ,训练落实;(3)补题导入,新颖有趣。〕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师:看到例题和课题,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要求呢?

归纳学生的回答,展示学习目标。(略)

2.自学新知。

师:(指着例3)怎样解答这道题呢?请大家边看课本例3的解法,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从问题看,

是哪个数量和哪个数量相比较: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 求什么数量占什么数量的百分之几?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注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但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策略,要做 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课本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突出了主体地位。思考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必要性。〕

3.启导理解。

(1)师生共同作例3的线段图,并让学生在线段图上指出“多”的部分是(14—12)公顷。

(2)指名回答自学思考题, 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列成关系式 是:多的公顷数÷原计划的公顷数=所求。

(3)根据以上分析,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头列式, 教师板书)。

〔注析:“学导式”中的“启导理解”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主宰讲解。它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 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探究、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在学生 感知应用题内容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再探究解题的关键,理解数量关系,把内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外化为 解题算式,这教学轨道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质疑问难。(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将学习引向深入。)

(1)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指导学生看分析图,讨论新的解题思路。算式:14÷12-1≈1.167-1=0.167=16.7%。

(2)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看,思考是哪两个量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 ”?(可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例3时的方法 ,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有可能还提出以下一些疑问:例3第2种解法中的“14 ÷1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1”能 不能写成100%? 怎样正确使用“约等于号”和“等于号”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释疑,既可以 由教师直接解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疑。

〔注析:质疑问难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 需要,是“学导式”教学法的一个着力点。这里并不拘泥于“学导式”的教学程序,而是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 认知规律,灵活调换教学步骤,将“质疑问难”放在“启导理解”之后,既便于引出其他解法,又有利于根据 学生的差异性调整、补充、修正教学思路。〕

5.归纳学法。

(1)引导学生将例3的第一种解法和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解法进行比较。异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 不一样?

(2)通过学生讨论, 归纳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审题 ,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数量关系;②抓住问题,知道什么数量和什么数量相比较;③把哪个数量 看作单位“1”(作除数), 把哪个数量看作比较量(作被除数);④懂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 。

〔注析: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是“学导式”教学法的一个精髓。这个教学步骤意在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学生出行安全与校车管理调研 下一篇:非典假期战略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