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多思:实干承载使命 创新成就未来

时间:2022-07-23 08:03:11

勤学多思:实干承载使命 创新成就未来

以李晓武名字命名的李晓武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3月,目前共有成员34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1人,省公司技术能手1人,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技师17人,高级技师7人。工作室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专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a,推广先进创新理念、技术方法,着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围绕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等主题,有序规划工具研发、QC活动、课件开发、论文撰写等技术创新和实用化推广工作,已完成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已有12项在系统内推广应用。

脚踏实地谋发展

李晓武是国网湖南检修公司一分部班长。他1986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变电检修专业。多年来,立足岗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多项技术革新,获得国家专利五项、著作权无项,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湖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岗位能手、优秀内训师、技术创新带头人、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及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湖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湖南省电力公司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该工作室于2012年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湖南省电力公司范职工创新工作室,2013年先后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称号。扎根基础工作,务实项目研发,李晓武技术创新工作室制定了详实的工作目标:每年完善一项工艺改进、每年完成一个项目研制、每年发表一篇省级论文、每年培养一名创新骨干、每年申报一项技术专利、每年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创新成果解难题

该工作室经过悉心研发与实践,创新推出了多种实用工具,解决了生产中常遇到的难题,为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隔离开关垂直连杆安装工艺对中工具:这是隔离开关垂直连杆安装时使用的专用工具,可快速定位万向节与操作机构输出轴中心点,改变了手工定位万向节侧中心点的作业方法。使用该工具提高了万向节轴与操作机构输出轴的同心精度,减少因垂直连杆不垂直而造成的隔离开关拒分、拒合故障。同时,还起到了缩短定位操作时间;使万向节轴与机构输出轴的同心精度误差小于1mm以及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作用。

该项目获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第十三次技术改进成果会一等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是国网湖南检修公司技术创新中的首个知识产权。目前已在湖南全省推广使用。

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专用工具:互感器二次接线端子专用工具主要用于各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盒内密封螺母与接线螺母作业。该工具解决了如何快速紧固底层螺母的难题,改进了原复杂作业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扩大了适用范围,更便于操作,并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安全指数。

该项目于2011年湖南省电力公司QC成果评审获得一等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年在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推广使用。

小型变电设备更换专用装置:主要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避雷器、隔离开关瓷瓶等小型变电设备吊装作业。作业环境主要是受场地条件限制而不能使用吊车作业的场所。

经过工作室研发的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移动、组装方便,使用安全系数高;两人即可操作,可将150公斤以内设备快速提升至6米高度进行安装,大大减少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检修成本。

该装置于2011年获湖南省电力公司群众性创新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2011年在湖南省电力公司14个地市供电公司推广使用。

变电站蒸汽融冰装置:这是一个利用变电站充足的水源,直接将水转化成可调式高温高压气体的装置,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变电设备融冰。该装置利用变电站充足的水源,直接将水转化成可调式高温高压气体。此装置比之前的作业提高了效率,且因是可移动设备,使操作更方便,并无需在高处即可完成,降低了高处作业的风险。

该装置于2011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设备已在国网湖南检修公司推广使用。

此外,勤学多思的团队人员还研发出了变电设备图片资料管理系统,可收录变电站一次设备图片四万余张及相关说明书、图纸资料的电子版;电控回路故障诊断可视化手册,开发了多款电控回路多媒体软件,主要用于变电检修二次回路的教学培训;GW5型隔离开关动触指拆卸及装配专用工具,主要用于GW5-110和GW5-126型隔离开关动触头触指更换及安装;金具通用冲样模板的设计研制与应用项目,针对电力生产冲样钻孔尺寸跨度大、材质多样、钻孔精度要求高等问题,设计制作了金具通用冲样模板,实现了全尺寸作业、工件定位,提高了样冲的深度与精度。

在不断地摸索中创新与发展,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创新成果使生产一线大受裨益,更多操作简便、携带方便、使用安全、大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装置与工具接踵而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智慧服务。

上一篇:梦想盛开在培训的田野 下一篇:聚“三力”打造队伍?助推企业发展